技术研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技术研发
高灵敏度长轴动物PET扫描仪实现大鼠全身动态成像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5
字体: 【

1 长轴动物PET扫描仪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2752911217526512075267)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龙研究员、章志明研究员团队在分子影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基于NEMA NU 4-2008标准的长轴小动物PET扫描仪性能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small-animal PET scanner with 213 mm axial length using NEMA NU 4-2008 standards)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医学物理》(Medical Physic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mp.17469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作为功能成像的核心技术,在肿瘤诊疗、神经科学及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的高度生理病理相似性,小动物PET成像已成为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关键手段。然而,当前国际主流小动物PET设备普遍存在两大技术瓶颈:1.轴向长度(<180mm)无法满足大鼠全身成像需求;2.部分长轴设备存在灵敏度低(<8%)、空间分辨率不足(>1mm)等问题,严重制约多器官动态示踪研究。

研究团队攻克了长轴PET成像中灵敏度与空间分辨率相互制约的难题,成功研制全球首台兼具长轴向视野与高灵敏度的动物专用PET系统。该设备核心参数为:内径142mm,轴向长度213mm。依据国际标准NEMA NU 4-2008测试,其空间分辨率达0.88mm(国际同类最优水平),系统灵敏度突破10.31%(超现有长轴设备30%以上),大鼠全身成像计数率高达682kcps。通过优化晶体阵列排布和深度效应补偿算法(图1),显著提升大视野成像的信噪比与定量精度。

基于该设备成功实现了SD大鼠全身动态代谢成像(图2),成像结果清晰呈现了18F-FDG示踪剂从尾静脉注射后,经心脏循环至肝肾代谢的全过程,在单台设备上经单次扫描完成了大鼠多器官药代动力学连续监测。该技术突破为多靶点示踪成像、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及新药疗效评估提供了高精度研究平台,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2 大鼠全身动态成像结果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