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同步辐射技术揭示纳米材料-蛋白质冠界面结构

同步辐射技术揭示纳米材料-蛋白质冠界面结构

时间:2014年11月21日 点击数: 出处: 编辑:

  

  结合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纳米材料形成蛋白质冠的界面结构 

  纳米材料进入机体后,不可避免会吸附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形成纳米材料-蛋白质冠 (nanoparticle-protein corona),对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如生物毒性、体内循环、代谢、清除及生物医学应用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纳米材料与蛋白质作用的界面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圆二色谱、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衍射等方法均为蛋白质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在界面结构解析上存在诸多局限。 

  为了解决该难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李敬源课题组合作,应用多种同步辐射技术研究了纳米颗粒-蛋白质作用。应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研究了模型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 (BSA)与金纳米棒的结合方式,通过解析结合前后硫元素的化学形态并结合分子动力学理论模拟,首次揭示了BSA分子中至少有6对二硫键被打开,形成了BSA与金表面识别与结合的特定界面 (plane S),通过Au-S键构成了牢固吸附的蛋白质冠。应用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了金纳米棒-BSA复合体在细胞内的转运和降解过程,发现牢固吸附的蛋白质冠对金纳米棒表面的CTAB双层结构形成物理屏蔽,显著降低了其损伤细胞膜所造成的急性毒性和坏死;在细胞内蛋白质冠降解,CTAB双层重新暴露增加了溶酶体膜的通透性,最终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将同步辐射分析方法和理论模拟有机结合,为研究纳米颗粒-蛋白质界面作用及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志》 (J. Am. Chem. Soc. 2013,135, 17359)。同步辐射以及先进核分析技术在纳米颗粒表征、纳米-生物界面结构分析、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可视化研究、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蓄积与转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应用(Chem. Soc. Rev. 2013, 42, 8266-8303)。 

  本研究是在大科学装置(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和日本筑波KEK光子工厂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资助。

 

  发表文章: 

  Liming Wang, Jingyuan Li, Jun Pan, Xiumei Jiang, Yinglu Ji, Yufeng Li, Ying Qu, Yuliang Zhao, Xiaochun Wu *, and Chunying Chen *, Revealing the Binding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 Corona on Gold Nanorods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Based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Reduced Damage in Cell Membranes, J. Am. Chem. Soc. 2013,135, 17359.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