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高能所主页  
首 页 组织机构 建设背景 建设方案 科学目标 进展动态 科普园地 传媒扫描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蝌蚪五线谱】[专访]香港物理学家戴自海,谈谈中国版巨型对撞机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07  |  【打印】 【关闭
 

  戴自海,暴涨宇宙论创始人之一,支持中国版巨型对撞机,评论杨振宁文章。  2016年9月以来,关于中国版巨型对撞机的争论甚嚣尘上,网络上有一个段子概括了目前已经发生的争论:“对于建对撞机,王孟源写了反对文章,没有得到王贻芳的回复,却得到了丘成桐的回复,丘成桐的文章没有得到王孟源的回复,却得到了杨振宁的回复,杨振宁的文章没有得到丘成桐的回复,却得到了王贻芳的回复,王贻芳的文章没有得到杨振宁的回复,却得到了王孟源的回复。”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物理界的专业人士对巨型对撞机的态度变得十分重要。

  “蝌蚪五线谱”特地专访了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院长戴自海教授(下文简称“戴”)。本次采访由科普作家张轩中(下文简称“张”)完成。

  张:如果不介意,是否能谈谈您年轻时候的经历,说说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物理研究的道路?

  戴:我在香港长大,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后来得到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和费米实验室的博士后以后,我去了康奈尔大学,在那里待了30年。我5年前回到香港,我的职业生涯一直很平静。我喜欢学习科学。我很幸运,能够做我喜欢的理论物理工作来谋生。

  张:请您谈谈您参与宇宙极早期inflation理论研究的过程?

  戴:When Alan Guth and I worked together in 1979, I realized that our model led to a universe with an exponential growth (now known as inflation). While I was in a trip to China (led by Lee and Yang), Alan realized that this would solve two (horizon and flatness) puzzles that were around then. For details, see Guth’s popular science book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张:对于中国版的巨型对撞机,您是否看过最近杨振宁、丘成桐与王贻芳的相关文章,如何评价杨振宁的相关观点?

  戴:我已经阅读相关文章,我同意丘成桐先生和王贻芳先生的发言。

  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理论物理界历史上的巨人。我很佩服和尊敬他,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作极大地影响了粒子物理。我们今天粒子物理的了解,是近50年来的努力, 是人类文明进展的里程碑。这个重大成就是基于杨先生在50年代的工作。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当我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时,我想起了杨先生是反对其他科学家修改和解读他的理论。如果我在那个时候跟着杨先生,我会错过最近半个世纪在我们领域最大的发展。我记得,从70年代初开始,杨先生总是反对(在美国) 对撞机的建设。幸运的是高能物理界没有按照他的意见行事,才有今天的成就。

  王贻芳已经回答了大部分杨先生的意见。让我对杨先生几个观点发表一些简短的评论。

  对于杨先生文章(编注:指的是杨振宁发表在“知识分子”的那篇关于中国建设巨型对撞机的文章,下同)中提到第二条,提到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的评论如下: “我们应该看 20至30年后的中国,而不仅仅是今天的中国。如果中国现在大量投资于科学研究和开发, 20年后的中国将是一个发达国家,不会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入CERN的LHC ,每个物理学家必须支付每年10万多元会员费,加上硬件的贡献,再包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费。试想一下,未来10000物理学家来中国50年,这就是将来巨型对撞机能带进到中国来的。(小编注:戴自海教授是香港人,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大家自己理解。)”

  关于杨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四条 B款,我的评论如下:“我同意,超对称粒子可能不会被发现或不存在。要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搜索对撞机的数据。 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或没看到什么都是重要的信息。请大家记住,引力波搜索了100年才最终被发现。本来按照常理,可能科学家很容易就会放弃了搜索,因为LIGO千人的团队是非常昂贵的。幸运的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对比一下,我们可以说,搜索超对称粒子的工作只有30年历史。”

  关于杨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六条,他认为中国版巨型对撞机90%不是中国人主导。我的评论如下:“巨型对撞机是百年的项目。一旦中国决定建造,许多年轻的优秀人才会加入这一项目。我相信中国物理学家将发挥领导作用。”

  关于杨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七条,他给出的建议。我的评论如下:“加速器物理研究是重要的,弦理论的研究也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对撞机实验的结果,理论不过是纸上谈兵,不是科学。”

  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string2016年会上,您与丘成桐、威腾、格罗斯等人一起接受了包括蝌蚪五线谱在内的一些科学媒体的餐桌采访,丘成桐、威腾、格罗斯他们都支持巨型对撞机建设,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戴:Yes,当时我也接受了你们这些科学媒体的餐桌采访。我完全支持巨型对撞机的建设,当然它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如果中国决定建造它,它会立即带给中国国际声望和科学影响力,类似AIIB公布时立即给中国带来国际威望和金融影响力。

  张:您觉得,香港社会对中国大陆建设巨型对撞机能提供什么帮助?

  戴:如果中国打算建造巨型对撞机,预计会有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人士的积极参与。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国际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除了形成一个团队加入该项目,香港本身可以成为西方和东方的桥梁。在巨型对撞机上,我们将遵循中国大陆的领导。

  张:其他您想谈的问题是什么?

  戴:我曾经与杨振宁有一个争论,关键部分是杨振宁认为高能物理已经终结,而我不认同他的评估。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黄克孙曾经对杨振宁有一个采访,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谢谢。

  后 记

  看了一下戴自海教授提到的黄克孙对杨振宁的采访,那次采访的文章很长,采访的部分内容与能不能发现弱相互作用玻色子以及高能物理的未来有关。其中22页到23页杨振宁提到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也提到了戴自海与他的一次argument(争论、讨论)。

  Yang : ...... In 1980, I think, Marshak organized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t VPI. I think you were not there. Marshall specically organized it, partly because Zhou Guangzhao (周光召)was visiting for a year, or a year and a half, and Marshak was a great admirer of Zhou Guangzhao. So he organized the conference, and many people were there. The last day, Saturday morning, was devoted to a panel discussion about the future of high-energy physics. Did you hear this story?

  Huang: No.

  (原文中间还有一段对话,这里省略。)

  Yang: …… Do you know Henry Tye(戴自海)?

  Huang: Yes.

  Yang: So Henry got into an argument with me, and I said, "I won't argue with you; but please remember, what I said to you is more important for your future than mine." (Laughter)

  Huang: That's very true ......

  有兴趣读采访全文的可以进如下地址:

  http://www.mit.edu/people/kerson/Articlestuff/Yang_interview_2001.pdf

  原文点击:http://news.kedo.gov.cn/feature/idea/849998.shtml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