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技前沿

欧洲核子中心50周年所庆之际,回顾它与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合作的由来
2004-10-25 |文章来源: | 浏览次数:  |

位于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ean Pour Recherches Nucleaires,简称CERN、西欧中心)成立于1954年10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西欧中心现有20个成员国,雇员近3000人,约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500位科学家曾在西欧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20 世纪70年代起,西欧中心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曾经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ALEPHL3C等项目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近年来,西欧中心与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更为积极的成果,双方正在进行的合作有CMSATLAS散裂中子源研究等多个项目。今年10月,正值西欧中心50周年所庆,我们特将1980年时西欧中心所长秘书的W.O.LOCK 写的西欧中心与中国合作的由来一文介绍给大家,以此表达我们对西欧中心50周年所庆的祝贺,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较深刻的启示。

|引  言|1971-1972年:初步接触|1973年:第一次直接接触|

|1975-1976年:重新接触|1977年:西欧中心第二个团组访华|1980年:巩固合作|

引  言

一、西欧中心是由西欧12个国家提供经费的一个欧洲实验室,但它理所当然地几乎成为一个开展基本粒子物理研究世界性的实验室。来自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在此工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20世纪70 年代,中国政府决定在北京附近建造一台主要的高能物理设施。西欧中心与中国之间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积极和成功的合作经过多年的讨论和谈判后建立起来。本报告回顾了1971-1980年间双方进行讨论的历史。

二、1971年,西欧中心和中国的科学家首次进行了正式接触。在此以前,欧洲、美国的科学家与中国个别科学家之间仅有一些私人交往。这中间有两位核心人物,一位是张文裕教授(左图)。20世纪30年代初,他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并获得赞助由中国政府派留学生赴英国学习的"庚子赔款奖学金"。他选择了去卡文迪什(Cavendish)实验室。1934-1936年,他在卢瑟福手下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渡大学任职,1956年回到中国。

三、第二位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袁家骝教授(右图)。他与张文裕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和亲密朋友。1936年他以与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一年,随后于1937-1942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在密立根(R.A.Millikan)教授手下工作两年。二次大战期间,他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美国无线电公司从事与战争有关的项目,二战结束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找到一个职位,1949年参加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袁家骝教授在普林斯顿时,张文裕也在那里,两人均开展宇宙线方面的实验。

四、1956年7月,日内瓦大学召开第一次西欧中心高能加速器和π介子物理讨论会,当时西欧中心刚刚动工建造。张文裕及夫人王承书来日内瓦参加这一讨论会。他们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这类国际会议的首批科学家。袁家骝也在那里, 他作为GUGGENHEIM基金会的研究员,定在1956-1957年在SACLAY和西欧中心做研究工作。这两位科学家高兴地团聚了,这可能是西方科学家和新中国科学家之间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五、几年之后,西欧中心作出努力,希望中国参与西欧中心的研究工作。1962年,杨振宁教授和当时的西欧中心的总所长WEISSKOPF(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1908-2002)(左图)邀请当时在哥本哈根的玻尔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冼鼎昌先生参加在西欧中心召开的1962年国际高能物理会议。遗憾的是,冼鼎昌先生没能参加此次会议。

六、1965年,时任西欧中心理论研究部主任的L.VAN HOVE访问日本时,日本名古屋大学的S.SAKATA教授找到他,希望西欧中心与中国物理学家建立联系。杨振宁教授约在同一时间也提出类似的建议。此事与当时任总所长的WEISSKOPF进行了讨论,结果,在GREGORY(Professor Bernard Gregory)(下图右)在1966年1月担任西欧中心总所长后最先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发信给在中科院核研究所工作的周光召和钱三强。该信于1966年1月17日签发。在解释过西欧中心的目的后,GREGORY希望两位科学家在促进中国和西欧中心的科学联系中予以帮助和支持。该信未收到回音。

七、1966年中期,北京一个从事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的小组组织了一个夏季讨论会,来自西方的A.SALAM,可能还有其他人参加了。因这次会议,张文裕、周光召和胡宁三位中国高能物理学家被邀请参加1966年在美国伯克力召开的高能物理会议,但还是没有得到回音。

1971-1972年:初步接触

八、以后的5年,西欧中心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直到WEISSKOPF在1971年4月22日写给于1971年1月接替GREGORY任总所长的JENTSCHKE(Willibald Jentschke)(右上图左)的信中再次提出这一问题。WEISSKOPF在该信中写到:"我十分确信,你们所有的人这些天都曾考虑过与中国高能物理学家们建立关系的问题。很显然,我十分支持采取这一步骤,并想敦促你们邀请一些人参加阿姆斯特丹会议和西欧中心加速器会议。"在信的结尾他写到:"希望这些行动取得成功。一旦这些做法看来具有成功的希望,搭建桥梁毕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打算邀请一些中国的物理学家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会议。"

九、JENTSCHKE征求VAN HOVE(1971年7月起任理论物理部主任)的意见,后者对进行新的接触表示赞同。在对GREGORY 1966年写的信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邀请中国科学家参加原计划于1971年9月在西欧中心召开的第VIII届国际高能加速器会议的一段内容后,该信于1971年6月25日发给中科院院长,但未收到回信。实际上,是因为主办该次会议的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内中国代表的席位仍被台湾蒋介石政府占据着。

十、1971年末,WEISSKOPF给JENTSCHKE写了一封信,建议采取不太正式的方式与中国的物理学家们进行接触,杨振宁(1971年曾访问中国)则给VAN HOVE提供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的信息,还提供了当时任副所长的张文裕的名字。

十一、1972年1月,VAN HOVE建议写一封类似1966年和1971年那样但比它们都短的信,指名到姓地发给张文裕,邀请他和他的合作者们访问西欧中心。1972年2月7日,此信由JENTSCHKE发出。

十二、杨振宁先生再次访华。他在西安写信给VAN HOVE,称:他在北京度过了几天的时光,并请VAN HOVE将《西欧中心快报》寄给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胡宁和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的张文裕。此事顿时进行了安排,两个机构的名字也放入图书馆预印本的邮寄名单中。同年晚些时候,杨先生访问西欧中心,并就其中国之行做了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吸引了大批观众,引起西欧中心人员的浓厚兴趣。(左图为张文裕教授与杨振宁先生交谈)

十三、1972年10月,中国进一步作出了有兴趣与西方建立科学联系的姿态。伦敦"时报"报道称,"7位重要科学家今日(10月6日)离开北京,考察西方核物理发展情况和美国对付污染的办法。科学家们将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代表团中有一流水平的中国高能和核物理学家之一的张文裕教授。"张文裕曾希望代表团在欧洲访问期间参观西欧中心,但由于日程紧迫此愿望未能实现。

十四、一个月之后,由11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另一个代表团,作为瑞士联邦政策司的客人访问瑞士,其主要目的是参观在BASLE举行的核设备及器械展览会。然而,他们通过瑞士当局和在伯尔尼中国使馆的商务参赞,表示希望到西欧中心访问。

十五、代表团在瑞士和在伯尔尼中国当局官员以及当时正在欧洲访问的袁家骝先生的陪同下,于1972年11 月6 日到达西欧中心。但代表团中并没有高能核物理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西欧中心的访问,仅是对核物理领域一般兴趣的访问。另外,代表团团长北京清华大学的张维教授因另有安排,未能随团到西欧中心访问。

十六、四天之后,即1972年11月10 日,中国驻瑞士大使在伯尔尼举行招待会,感谢所有与代表团访问BASLE、西欧中心及瑞士其他地方的有关的人士。JENTSCHKE和当时任300 GeV项目经理的J.B.阿达姆斯(ADAMS)收到了邀请,但他们不能参加,而由袁家骝代表他们参加。袁家骝先生有机会与中国大使和代表团团长张维教授进行了长谈,双方首次讨论了西欧中心和中国科学家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十七、1972年11月13日,袁家骝先生将这些谈话写成短笺,呈送西欧中心行政所长G.H.HAMPTON,全文如下:

十八、"中国大使陈先生与中国科学代表团团长、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张维先生都对西欧中心在接待代表团时给予的热情款待表示赞赏和感谢。张维教授因刚刚当选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执委会成员,需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未能到西欧中心访问,对此他表示歉意。

他们两人都非常热诚友好,我同他们就一些话题进行了长谈。我再次表示,西欧中心欢迎中国科学家将来进行访问交流,他们可到西欧中心参观,或停留一段时间做些工作。陈大使和张教授对西欧中心的这一建议表示赞赏,并表示将把西欧中心的友好邀请转告中国政府。张通知我他将很快返回中国,并亲自传递这一信息。中国大使对我从日内瓦来就是为代表西欧中心参加他的招待会似乎感到非常高兴。对西欧中心向中国表示出的友好和善意,他再次请我向西欧中心总所长表示感谢。"

十九、该汇报发出后,袁家骝先生又于1972年11月29日写新给HAMPTON。信中提到他曾与"中科院的张文裕教授"进行了接触,张文裕先生说"如果西欧中心希望与他们联系,下面3人中任何一人都会高兴地与西欧中心讨论访问交流问题",然后他告诉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当时中科院院长和副院长的名字。

二十、此后,HAMPTON 于1972年12月1日在写给JENTSCHKE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决定是否将此事搁置起来,或是否将袁已经进行的接触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趁袁所推荐的人对此问题仍记忆犹新时,应再给他们一些人写信。"

二十一、JENTSCHKE征求VAN HOVE的意见,后者在1972年12月6日回复说:"我坚定地认为,应按第一次的做法再写信。西欧中心与中国物理学家建立真正的科学关系意义非常重大。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可能的费用不会超过非成员国访问科学家的一小部分预算。JENTSCHKE接受了这一建议,于1972年12月15日将1971年的信件修改后发给了张文裕,副本抄送给中科院院长和驻伯尔尼的中国大使。

1973年:第一次直接接触

二十二、这次,张文裕先生对JENTSCHKE的来信立即作了回复,尽管对向他发出访问西欧中心的邀请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他在信中说:"我们考虑了您的建议,会就此事再次与您交换意见。"

二十三、1973年1月,中科院外事局局长写信给UPPSALA大学的G.TIBELL,感谢他在中国代表团1972年夏季访问UPPSALA期间所给的款待。他还提到中科院收到邀请其派代表参加1973年6月召开的UPPSALA核物理会议一事。但他说"遗憾的是,因该会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办,而该联合会中国的代表系蒋介石分子,所以中国科学家不能考虑参加在瑞典UPPSALA召开的物理会议的可能性..."

二十四、TIBELL将这封信交给了当时主管西欧中心科学会议秘书处和人事部里安排科究人员和访问者的负责人,让他处理。他将信的副本送给JENTSCHKE,并附上便函,称:"鉴于信的内容基调友好,可能值得你按1971年6月所发出的信的内容再给北京写一封信。我还建议GREGORY(他当时已回到法国,官居高位)邀请一、二位中国人参加AIX会议(1973年9月在AIX-EN-PROVENCE召开的欧洲高能物理会议)。因该会不是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办,所以他们可能会接收邀请。"上述便函发出后,W.O.LOCK收到上述提到的所有信件的副本,后来负责替继任总所长协调(最初为非正式)西欧中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之后,有几名中国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欧洲高能物理会议。

二十五、西欧中心和中国科学家之间下一次的直接接触又是由WEISSKOPF完成的,他于1973年5-6月在华访问一个月。临行前,他给JENTSCHKE的信中写到(1973年4月1日):"作为代表自然科学院和学者学会理事会"代表团的一名成员,我将赴中国进行较长时间和相当正式的访问。代表团的组成不同寻常,有科学家、学者、还有大人物。我在中国的时间是从515日到6月中旬,我相信会有机会与中国科技界具有相当影响的人进行交谈,这就是为什么我想知道我可否邀请中国物理学家访问西欧中心的原因。如果你能够把任何与中国人的通信及他们复信的副本寄送给我,对我的帮助将会很大。同时,我想知道我可否告诉他们欢迎中国的物理学家作为西欧中心的客人访问西欧中心,除旅费外,所有费用由西欧中心负担,访问期限可达6个月或你认为任何其他更合适的期限。”

二十六、JENTSCHKE立即给WEISSKOPF回了信,将所有与张文裕最近的通信全部寄给了他,他说:“我想进一步肯定,我们对按照已建立的非成员国访问科学家规定和程序的框架,启动与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的合作,抱有浓厚兴趣。在这方面,西欧中心准备为两位粒子物理学家每人支付在西欧中心停留不超过一年的生活费用。特别短期的访问,中国如能支付他们的费用,我们也表示欢迎。”他还说:“我刚刚与袁家骝通了电话。他提到他收到张文裕的来信,张向我表示最良好的祝愿,并声明如果他访问西欧中心的计划最终能实现会写信给我。”

从档案的材料来看,JENTSCHKE信中的特殊措辞似乎受到VAN HOVE的启发,VAN HOVE强烈地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应按西欧中心正常访问科学家的计划进行。

二十七、以后,事情的发展相当迅速。5月10日收到中国驻瑞士首都伯尔尼大使馆商务处卢景亭先生的电话及传真称,来自北京的消息说,张文裕教授和他的一些同事接受邀请,拟于6月下旬到西欧中心访问,为期10天。

二十八、5月22日,卢景亭先生由驻伯尔尼经济参赞陪同,到西欧中心讨论张文裕和他同事们访问的详细安排。本文作者及当时在西欧中心的袁家骝参加了这一会议。每日的活动在听取袁家骝的意见后由LOCK负责安排,W.S.NEWMAN予以协助。W.S.NEWMAN在西欧中心的新闻公共信息办公室负责接待访问,还在与伯尔尼外交人员用德文进行的初步讨论中提供过帮助。

二十九、几乎在同一时间,WEISSKOPF在中国访问。1973年5月19日他从北京饭店给JENTSCHKE写信,其中谈到:“这仅仅是发自这一仙境的一封短信。我刚一到北京,就与张文裕进行了交谈。在这里,他是最重要的高能物理学家...,他刚赴美,进行为期一个月或6周的访问...,回国途中,他可在西欧中心停留数日。如果你能给他写信,邀请他访问西欧中心,那就最好不过了...。”

当然,这时WEISSKOPF并不知道已经通过中国驻伯尔尼使馆讨论了这种可能,他的信只是在1973年5月29日西欧中心才收到。但为确保没有误解,LOCK写信给美国能源部(前原子能委员会)W.A.WALLENMEYER(当时正安排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国家实验室),通知他张文裕和他同事们访问西欧中心的事正在安排。

三十、为了安排中国代表团1973年6 月25日至7月2日的访问,袁家骝、LOCK和NEWMAN在1973年6 月已经几次碰头。他们从美国起程抵达机场时,袁和LOCK代表总所长前往迎接。说也凑巧,V.F.WEISSKOPF与张文裕和他的同事们搭乘同一飞机,在路途中,他们彼此能够交谈。

三十一、代表团在西欧中心访问5天,参观了所有的主要装置。7月1 日是星期天,夏季美丽的一天。为放松一下,他们与西欧中心的一些同事以及丁肇中、袁家骝、WEISSKOPF和WEISSKOPF夫人乘湖中汽船到CHATEAU DE CHILLON旅游。1935-1936年参加过著名长征的中国驻伯尔尼大使加入了这次旅行,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以及他们的夫人也参加了。返回日内瓦的旅途乘坐汽车通过洛桑上面的CHEXBRES,大家在那里用茶。(左图为张文裕教授与与西欧中心总所长Weisskopf合影)

三十二、1973年7月4日访问结束时,西欧中心的高级代表和代表团举行座谈,WEISSPOKF和袁家骝也参加了,考虑将来开展合作的可能形式。但是张文裕解释说,他的任务是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中国进入高能物理领域的客观需要,做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决定都需要一些时间。他补充说,自文化革命以来,中国没有派人到国外获得经验,没有要这样做的政策-必须要确定这样的一个政策。

三十三、中国政府对代表团受到的款待表示赞赏。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长驻日内瓦代表处于7 月2 日举行招待会。七年中该代表处举行过多次的招待会和宴会,这次是首次招待西欧中心的工作人员。

三十四、袁家骝1973年夏访问北京时,除了见张文裕和他的同事外,他被介绍给了周恩来总理(右图),并与他讨论了中国政府决定实施高能物理主要计划的客观需要。

三十五、袁家骝于1973年末访问西欧中心,并向JENTSCHKE作了详细汇报。结果,后者于1973年12 月17 日又给张文裕写信。信中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两所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直接联系。特别是,我想建议西欧中心三位(物理学家可能是2 位实验物理学家和1位理论物理学家)访问贵所几周。”

三十六、袁家骝访华后的另一个结果是,他问西欧中心鉴于未来的合作可否将几台小的设备运到中国。此事,他与LOCK进行了讨论,后者在西欧中心的核物理部开了一个北京“组帐户”,最初最高经费为1万瑞士法郎。JENTSCHKE于1974年初同意了这一措施,同年晚些时候,一些异丁烷和氟利昂气体园筒和减压阀运往原子能所,张文裕时任其副所长。该材料于1974年7 月运抵原子能所。

三十七、在伯尔尼的中国使馆商务处官员与LOCK和NEWMAN在不太正式的层面上保持接触。1974年3 月1 日,后者和他们的夫人以及他们的直接同事REGINE CHAREYRON小姐、DILYS GRASS小姐(现为NAYLOR夫人)以及ELIZABETH KITSON-PASCHE(现为ELIZABETH SPINKS夫人)应邀到中国驻伯尔尼领事馆参加宴会。

三十八、1974年,更为正式的层面上发生的事不多,很明显,中国内部的讨论占用了相当的时间。1974年8月,张文裕才对JENTSCHKE1973年12 月的信件给予答复。他说:“...因为我长期离开北京工作,未能及时回信,深表歉意。关于您建议西欧中心和中国之间的可能合作与互访问题,我们正在进行认真的考虑...”

1975-1976年:重新接触

西欧中心科学家首次访问北京

中国科学家访问西欧中心

三十九、中国政府通过其在伯尔尼使馆的商务处采取了下一步行动。1975年3 月26 日,商务参赞张春山先生与他的一位同事一道来到西欧中心,并与CHARPAK、LOCK、NEWMAN 和再次在西欧中心的袁。他带来张文裕给J.B.ADAMS(时任西欧中心第二实验室主任)、CHARPAK、JEBTSCHKE、STEINBERGER和WEISSKOPF的信,邀请他们于1975年5月访华3 周,一切费用由中方承担。他们向张春山先生解释说,最早于5月访华是不可能的,建议也给VAN HOVE(右图)发邀请,他和ADAMS(左图)最近刚被任命为1976年-1980年西欧中心的总所长。

四十、在美国将张文裕的邀请信给了STEINBERGER和WEISSKOPF(前者正在美国访问),而给其他人的邀请信则由ADAMS和JENTSCHKE与他们讨论。两周后,LOCK(与NEWMAN和像以前一样的同事们一道)再次到伯尔尼赴宴,已经能够告诉中国政府JENTSCHKE和CHARPAK高兴地接受9月访华邀请,ADAMS不能出访,未收到STEINBERGER和WEISSKOPF的回音。

四十一、这些非正式接触之后,张文裕于1975年4月25日向上述5人再加上VAN HOVE发出正式邀请函,并建议同年8月或9月进行访问。夏天,通过伯尔尼的中国使馆采用直接通信方式对访问的细节加以确定下来,访问团最后由西欧中心的CHARPAK、JENTSCHKE、VAN HOVE和他们的夫人以及美国的WEISSKOPF和他的夫人组成。

四十二、1975年9月,访问团在中国大约停留2周,参观了北京和上海及其周围大学、研究所和工厂。他们了解到在北京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基本粒子的研究所,取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被任命为所长。1975年10月出版的那期西欧中心快报登载了一篇短文,对他们的访问作了描述。

四十三、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两次关于科学界之间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讨论。上午在访问原子能所时,副所长钱三强教授表示出中国物理学家对继续与国外接触的兴趣。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在宴请西欧中心访问者的宴会上重申了这一点。

这些交流使访问到达高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乌兰夫会面。副委员长说,中国希望扩大特别是与西欧中心高能物理学家们的接触与交流,再次强调中国准备学习其他地方的科技经验。

在结束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朱洪元和杜东生的讨论时,考虑了将来信息和人员交流问题。

四十四、返回西欧中心后,JENTSCHKE于1975年10月2日为张文裕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称“...我们迫切期待你们的高能物理学家和西欧中心继续进行和扩大接触。在这方面,我们欢迎任何建议;特别是我们非常高兴欢迎中国物理学家访问西欧中心,不管是理论、实验物理、仪器或加速器...哪个领域。”

四十五、以后,西欧中心与中国长驻日内瓦代表处和中国在伯尔尼的使馆官员们接触,中国驻日内瓦的大使安致远率领小组于1975年11月13日访问西欧中心。在后来的岁月里,西欧中心与安致远进行了频繁接触,直到他1980年初回中国。

四十六、除了西欧中心与前段提到的中国官员的非正式接触外(包括在伯尔尼为LOCK、NEWMAN和他们的直接同事举行的另一次宴会,以及与袁家骝的交谈),1976CERN5-aa.JPG (105613 字节)西欧中心新任总所长ADAMS和VAN HOVE于1976年4月28日写信给张文裕,邀请8位中国科学家于夏天访问西欧中心1或2个月。

四十七、中国团组一行8人于1976年5月到达西欧中心,其中5人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或工程师(团长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2位来自其他研究所,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外事局的高级管理人员右图)1976CERN3-aa.JPG (112905 字节)C.S.TAYLOR与LOCK和袁家骝对他们访问的详细安排进行了协调。袁家骝专为此目的在西欧中心停留了一些时间。(左图为总所长ADAMS带领代表团成员参观)

四十八、代表团的4人访问西欧中心一个月,其他人停留了两个月。熟悉了西欧中心之后,他们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在相关的研究部门度过自己的时间:4个人在超质子同步加速器部(SPS);2个人在质子同步加速器部(PS);1个人实验物理部(EP);一个人在理论物理部(TH)。

1977年:西欧中心第二个团组访华

四十九、在后面4位访问学者回到中国之前,张文裕就给两位总所长写信,对西欧中心给予前4个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并邀请ADAMS访问北京(信的签署日期是1976年6月21日)。1977年3月2日签署的信件还邀请STEINBERGER陪同ADAMS访华,而晚些时候签署的信件又增加了M.C.CROWLEY-MILLING(时任西欧中心SPS部主任)。最后,STEINBERGER未能成行,所以只有ADMAS和夫人以及CROWLEY-MILLING在CHARPAK、JENTSCHKE、VANHOVE和WEISSKOPF第一次访华2年后于1977年9月出发赴北京访问。

五十、该团组在北京和北京周围从1977年9月20日–27日共访问8天。他们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作报告、参加粒子物理加速器的讨论,并参观中科院的其他研究所和地方工厂如北京钢铁厂、北京发电机厂和北京广播设备工厂。

五十一、星期四,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知ADAMS和CROWLEY-MILLING他们建造加速器的计划。随后,ADAMS在一个内部报告中将访问描写为“当今伟大的事件是正式宣布高能所假造加速器的计划。他们耐心地听取了近两年来外国访问者提出的所有建议,并选择了质子机器...主要是他们计划一步一步地达到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正像此时描写的那样,原来的想法是建一个250-750KeV高压倍增器,后面是30(或50)MeV质子同步加速器。后面将会谈到,这些初步计划随后修改为建造一台3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后来仍然提高到50GeV),前面加一个2GeV增强器和一个70MeV直线加速器。

五十二、晚上,中科院副秘书长钱三强举行宴会,参加者为中国科学院和高能所的高级工作人员。如ADAMS报告所说:“宴会的宗旨是讨论下午提出的高能所的计划。席间讨论了4个主要问题:质子或电子、加速器阶段的能量、造价和西欧中心的帮助...(后者在他们看来表明是最重要的。宴会的前一天,科学院召开了一次会议,华国锋主席参加了。会上首次制定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官方政策,向发达国家学习,利用它们的技术成就使中国奋力向前。这一政策彻底推翻了过去10年的政策。因此,中国科学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现在迫切希望与其他国外实验室就中国进行这一研究中的计划开展密切合作。中国希望与西欧密切合作。因此,高能物理研究所视西欧中心为执行其计划的主要伙伴。我们笼统地讨论了西欧中心怎样可以进行帮助,并在餐后讨论中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详谈。”

五十三、9月26日晚,ADAMS、他的夫人和CROWLEY-MILLING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小平副总理的接见。ADAMS对这次会见报告如下:

“邓小平副总理回顾了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早期历史和文革后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他说,过去的10年中, 由于四人帮的干扰,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又落后了。现在,新政府想再次推进科技的发展,并在本世纪末赶上发达国家。为此,他们需要西欧的帮助,他们的高能物理计划需要西欧中心的帮助。

座谈进行了一个小时;科学院的所有领导和高能所的领导都在场。很明显,这是邓阐明中国新政策的一个机会(他讲的话,所有人都做了记录),也是一次从总的方面向西欧寻求帮助,特别是西欧中心对他们的高能物理计划予以帮助的认真呼吁。”会见后,新华社对此进行了报道。

五十四、在1977年10月28日召开的西欧中心理事会委员会会议上,ADAMS汇报了他的访华之行,并就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继续进行讨论,得到委员会的支持。然后,ADAMS于1977年1月给张文裕写了一封长信,概述了他建立合作方法的一些想法。他特别说到:“...合作将采取你们的人员在西欧工作,我们的一些专家访问你们实验室。

从我们在北京的交谈中,我以为中国科学院准备支付你们派往西欧中心的国际旅费和在日内瓦停留期间的生活费用,以及我们专家在北京的生活费用。

很明显,你们人员在我们实验室停留的时间取决于他们要获得那方面的知识和帮助。

对于加速器的设计和建造来说,短期访问可能有益,但要获得经验,较长时间、多达一年的停留将是必要的。这一期限同样适用于实验设备的设计和建造。要获得实验物理方面的经验,相对长时间的停留,譬如1或2年,能使你们的人员加入西欧中心的一个实验小组,参加一项实验。在理论物理领域,短期或较长期的停留似乎同样是适当的...”

他在信的结尾时说:“最后,我们建议合作先按适度的方式进行,先派几个人到西欧中心,然后从经验中学习如何使合作进行的卓有成效。我希望这些合作方式的想法您能够接受,并高兴地期待您的回音。我愿再次重申,我们非常欢迎我们两所之间的这一合作,并尽我们所能使其成功。”

五十五、中方的反应非常迅速,在伯尔尼的中国使馆的两位官员和中国长驻日内瓦代表处的一位官员于1978年1月12日来到西欧中心。他们见了ADAMS和LOCK,并问西欧中心是否愿意接收约有12位加速器专家团组于1978年2月或3月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他们访问的目的是与西欧中心的专家们讨论为建造30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在北京所草拟的工程设计。ADAMS答复说,他同意这样的访问,但这不完全是他在1977年11月23日给张文裕信中所建议的,他希望得到答复,以便决定将来应开展合作的方式。

五十六、约两周后,西欧中心收到答复。在1978年1月20日的信件中,张文裕对ADAMS信中写的表示完全赞同,他并且特别说:“首先,我们同意在前几年每年在西欧中心保留5到10人,他们将停留较长时间(例如半年至一年),向你们学习。他们多数人是加速器和探测器工程师(设计人员、建造人员和运行人员),少数可能是实验物理学家。我想今年3月或4月先派4个加速器人员作为试验,获得一些经验后再派更多的人员。

第二、我们所现在正设计一台30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一台200MeV的直线加速器作为它的注入器。30GeV加速器的束流流强为1-2×1013粒子/脉冲。脉冲速率为2秒产生一个脉冲。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粗略的设计。各部件的主要参数已经初步进行了计算。因为我们缺乏设计高能加速器的经验,我们非常想派12个人,主要是加速器设计人员,携带上面提到的设计到贵中心,以便征求你们的意见和帮助,可能需要1至2个月。与你们专家要讨论的题目初步为:注入系统、引出系统、磁铁系统、束流输运系统、高频加速系统和主磁铁电源系统。

第三、为更有效地开展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想邀请西欧中心的5位专家访华。我希望您能考虑派注入系统和引出系统、高频系统、磁铁系统等方面的专家。具体人员确定后,请写信告诉我。我们准备承担派到贵中心的我方人员的国际旅费和他们在日内瓦的生活费用,以及贵中心专家在北京的生活费用。当然,我相信通过这样彼此之间的科学交流与互访,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和欧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五十七、ADAMS在1978年2月10日和3月9日的信中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同意张文裕提出的4位中国加速器专家的访问。ADAMS说:“我对未来几年内我们两所之间科学交流的迅速发展感到非常高兴。”

五十八、下一步是在外交层面上。在伯尔尼的中国大使(李云川)和驻日内瓦大使(安致远)与他们的一些高级同事一起于1978年3月22日访问了西欧中心。参观了一些主要装置后,ADAMS和VAN HOVE设午宴招待他们。

五十九、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负责科技工作的副总理方毅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他概述了8年科学发展纲要,号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高能物理(包括5年内建造一台30至50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探索宇宙和扩大原子能项目。

六十、4位加速器专家3月底抵达西欧中心。他们是:高能所电气工程师和加速器部主任何龙、加速器设计工程师方守贤、磁铁工程师曹瓒和加速器注入引出系统专家韩谦。他们到达后不久,方守贤做了一个学术报告,题目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0-50GeV质子同步加速器的设计考虑”。

六十一、另一方面,西欧中心的主要理论物理学家J.ELLIS和STEINBERGER(见第39节)应个人邀请在华访问17天,他们在北京、广州、上海,还有西安做了学术报告。

六十二、第53节中提到的ADAMS和邓小平座谈时在场的钱三强与安致远大使,于1978年6月对西欧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他们与ADAMS和VAN HOVE一起讨论了未来的合作计划,丁肇中也在场。

 钱三强在讨论时提到,作为访问西欧中心的下一个团组,高能物理研究所打算派3个理论物理学家访问几个月。在此之后,想派一个小组做短期停留,考察总的服务和探测器研制,并派一个小组考察与建造大型加速器有关的问题,像土建、隧道和安全。再后一个阶段,中国科学院想派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团组,看看一个大的国际加速器实验室是什么样子。ADAMS强调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经验证明:一个领域内派4-5人是西欧中心适当小组可接纳的最大限度。

VAN HOVE建议,如果中国的科学家定期到西欧中心参加科学会议、夏季讲习班和研究组,也将是有益的。他了解参加大型国际会议涉及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问题(见第23节),但是有许多欧洲会议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六十三、1978年8月,中国长驻日内瓦代表处宣布5位中国科学家(3位前面提到的理论物理学家,2位直线加速器工程师)即将到达。杜东生是其中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任1976年夏季中国团组在西欧中心的组长。接着,张文裕先生于1978年8月16日写信给西欧中心总所长,详细介绍了这5个人的专业。另外,他询问是否可派2位辐射防护方面的专家访问西欧中心几个月。张文裕邀请一位西欧中心的加速器理论学家E.J.N.WILSON于秋天访问高能所一个月,同时还邀请了西欧中心不同领域的专家。

六十四、ADMAS和VAN HOVE于1978年9月13日回信,同意张文裕的建议,并建议质子同步加速器直线加速器组的W.PIRKL于10月陪WILSON访华。他们说,因为在西欧中心许多其他的承诺,特别是当时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中的加速反质子的新工程受到瞩目,所以那年不能派出更多的西欧中心的专家。实际上,交换像上述引用的这些信件(或电报/电传)已经确定了未来岁月交换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除了偶尔签证的困难外,这种信件的交换几乎成了两个实验室之间的日常事情。

六十五、前面第60节中提到的4个加速器工程师中的2位于1978年8月回到北京。9月,已经回国的何龙写信给仍留在西欧中心的曹瓒,让他询问西欧中心可否给中国加速器的直线加速器部分于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直线加速器的计算机控制。ADMAS和CROWLEY-MILLING讨论了这一请求,并口头上给了肯定意义上的答复,并请曹瓒告诉何龙。因此,一年后,5个直线加速器工程师组成的访问团组抵达西欧中心。1978年11月,张文裕提到的2位工程师抵达西欧中心,他们将停留3个月。随后,3位理论物理学家抵达西欧中心。

六十六、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曾派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西欧中心一天。该团由中国科学院一位副院长胡克实率领。代表团副团长黄昆曾于1947年在BRISTOL大学从事物理研究,此文作者LOCK那时是该校一名大学生。

六十七、WILSON于1978年10月访华,PIRKL于10月12日加入WILSON的访华行列,他们一直停留到11月6日。他们在北京的2周内,又做报告又参加许多讨论,还参观了位于北京东北约35公里靠近十三陵的新加速器场址。然后,他们由方守贤陪同,访问了桂林、杭州和南京。

六十八、1978年末,4位中国科学家到达西欧中心,尽管如前面提到的,这一年其他5位已经来过西欧中心。1978年,这9个人总的停留时间达到2.7人年。除了1976年8位科学家的团组停留1-2月外,1978年可视为西欧中心和北京之间有系统地交流科学家的第一年。

六十九、1979年1月4日,第一批中国科学家5人在访问美国后的归国途中访问西欧中心几天。他们均是实验物理学家。虽然许多西欧中心的科学家正在休假,但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部的MAX REINHARZ和几个同事还是带他们进行了参观,并就共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七十、1979年2月,第二个更大的代表团访问西欧中心。张文裕于1978年12 月曾写信给西欧中心总所长,信中说:“翌年2月,我们想派一个代表团到西欧中心,讨论西欧中心和我所之间扩大合作的可能性。代表团成员是:林宗棠团长,(负责建造中国高能物理中心总体工程的总工程师)...”

七十一、1979年2月16日,林宗棠团长率领的7人代表团从美国抵达西欧中心。该团在美国访问的几周内,参观了各高能物理实验室,如阿贡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2月18日星期天,POWELL和WILSON带代表团乘车到GRUYERES和GRANDSON游览。不幸的是,那天大雾茫茫,WILSON与他们大部时间都坐在车里,听取林宗棠关于希望讨论的16个题目的观点,为后面几天的正式会议做准备。

七十二、2月19日和20日进行了讨论和参观西欧中心的各种设施。草拟了发展合作的全面计划,涉及中国单个科学家访问西欧中心6个月至1年和专家团组访问几周。对第一种类型的访问,西欧中心同意接收以下领域里的科学家:直线加速器计算机控制、辐射防护、粒子冷却技术、加速器应用计划、加速器设计和实验以及理论物理。对第二种类型的访问,同意接收以下领域里的团组:高真空技术、主环设施、场地问题、工厂设备的规划、工厂的技术、管理问题、高频研究、主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中心。

七十三、在1979年其他的时间里,合作就是沿着这些总的原则发展的,尽管可能比林宗棠和他的同事们原来提出的有点慢。1979年2 位辐射防护专家已于1979年2月到达,第三位于1979年9月到达;1979年9月和10月5位实验物理学家和5位直线加速器工程师到达;之后,2位与WILSON一道工作的加速器计划专家于同年11月到达。年末时,西欧中心有15位中国科学家;1979年长期访问西欧中心的总人数为19人,计7.4人年,而1978年为2.7人年。

七十四、关于代表团,1979年还有2个团到西欧中心访问。一个是12 人的代表团,涉及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的建筑结构和通用设施,他们于1979年10月和11月停留几周。该团由中心建设筹备处副主任岳致中率领,陪同他的有该处的4位工程师,和来自北京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局、市勘测局、北京市建筑设计所,以及国家基建委员会交通和非工业局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七十五、第二个代表团由6位计算机控制专家组成,他们在访问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后,于1979年11月访问西欧中心 2-3周。像许多其他的代表团一样,然后他们赴美国访问高能物理实验室。

七十六、除了前几段谈到的访问外,1979年中国科学家还有3次其他访问西欧中心的机会。一次是6月23日星期六举行正式仪式,庆祝西欧中心成立25周年,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2位副所长,朱洪元教授和纪成龙先生。第二次机会是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EPS国际会议,高能物理研究所的3位科学家、北京大学的2位科学家(包括胡宁)和兰州1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第三次机会是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发起、西欧中心组织在瑞士LES DIABLERETS和西欧中心召开的讨论会,中国的方守贤和何龙出席了讨论会。

七十七、另外,1979年夏季还有其他3个团组对西欧中心作短期访问。一个是由赵忠尧教授率领的由3个实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另一个是7位冶金学家组成的团,最后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培源教授率领的高级科学家代表团。

七十八、在西欧中心方面,由西欧中心工作人员协会发起,REINHARZ组织了一个由西欧工作人员和几位夫人及其子女组成的团组,于1979年4月自费访华。该团包括16个成年人和4个儿童组成,他们在4月5日-26日在华访问。他们先访问北京,该团中8位成员做了学术报告,或主导了以下题目方面的讨论:束流设计、和安装问题、粒子探测器、直线加速器问题、计算机控制和中微子物理。然后,该团继续赴西安、上海、杭州、桂林和广州访问。

七十九、在此之后不到一个月,ADMAS 和他的夫人到达北京,进行第二次访问,陪同的有LOCK 和LOCK夫人。1979年5月7日到达后,他们得知张文裕因心脏病住了医院,接待他们的是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副所长,张文裕不在时他是代理所长。朱告诉他们,最近中国对经济情况的分析导致放慢发展计划。高能物理仍被摆在优先位置,但要建造加速器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也可以从国外少量定货,但派往国外的人数必须减少。

八十、ADAMS和LOCK在北京停留期间,参观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看到许多正在兴建中的新建筑物,包括大的工厂和装配大厅。他们还参观了新加速器的场地,ADAMS与驻在场地的工程师讨论了各种地址问题。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高级成员进行了几次讨论,一次在北京饭店,一次是在颐和园午餐期间,一次是在故宫午餐期间。主人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和国家科委副主任赵东宛。

八十一、访问最重要的部分是在人民大会堂见方毅副总理,邓小平副总理亲自让他负责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建造加速器。方毅对工程的所有方面了如指掌,座谈涉及在中国建造加速器部件的许多问题。

1980年:巩固合作

八十二、1980年这一年主要是巩固合作的一年。虽然两位防护专家于4月离开西欧中心,但已那里的中国科学家们继续停留几乎达一年。另一方面,以前在BASLE的HAEFELY公司的兰州大学一位休假的工程师,后来于3月加入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部,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位年轻工程师于6月加入直线加速器组工作(原已有5人)。因此,全年长期在西欧中心工作的约有15位中国科学家。

八十三、像前两年那样,1980年有几个代表团访问了西欧中心。第一个代表团由3个电子学工程师组成。他们先访问美国,后于1月初访问西欧中心一周,然后赴汉堡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访问。不久,由高能所潘惠宝教授率领的9位真空专家代表团抵达西欧中心,其中一人在1976年夏在西欧中心工作过。他们停留了约一个月。不久,在4月份,2位计算机专家在数据处理部停留2周。

八十四、在西欧中心方面,访问高能物理研究所(常常还有中国的其他城市)的西欧中心工作人员的人数本年大幅度地增加。第一位是磁铁专家ROY BILLINGE,他于4-5月在那里停留2周。他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5个长的报告,然后像PIRKL和WILSON那样成为旅游者。BILLINGE之后是HORST WACHSMUTH,他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在美国麦迪逊度假后返回西欧中心途中于8月访华。WACHSMUTH及其家属在华停留一个月,多数时间作为旅游者,但他还参观了高能所,并做了几次学术报告。

八十五、下一个访问北京的团组是场地和建筑部的4位工程师,由H.LAPORTE率领。他们是应率领建筑工程师代表团岳致中的邀请访华的。他们首先在广州和其他城市旅游一周,然后于10月初到达北京,并停留2周。期间,就建立高能物理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做了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他们行将离开北京时,健康与安全部负责辐射防护工作的KLAUS GOEBEL也访华3周。实验物理部的A.ZICHICHI 也于10月以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主任的身份访问北京10天。

八十六、像1979年那样,1980年中国科学家有几次对西欧中心进行短期访问计划。一次是7月在西欧中心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高能加速器会议。高能物理研究所的3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之一已在西欧中心工作;其他两个人利用这次机会在西欧中心多呆了几周。在这次会议上,方守贤做了描述计划建造质子同步加速器的报告。

八十七、会后不久,张文裕本人和他所里的2位同事、北京大学的胡宁、国家科委的一位高级官员以及新华社的一位记者访问西欧中心几天。他们是在访美归国途中访问西欧中心的。这是牢固确立合作以来张文裕第一次访问西欧中心,他非常高兴地看到西欧中心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和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发展起来的密切关系。后来,他给本文作者LOCK写信时说:“我们非常感谢您在我们访问西欧中心期间所给予的热情款待。您为我们所做的周到的安排,在各方面都十分完美并将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参观贵中心的研究设施和了解贵中心出色的实验工作,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趣。”

八十八、在访问期间,张文裕宣布:中国政府最近已经正式批准建造50GeV北京质子同步加速器工程场址选在靠近十三陵的高能物理实验中心。工程未来几年的专项拨款为50亿人民币,尽管经济困难迫使他们将原来预想的建造周期延长了时间。他说,高能所现在的人员为1500人,期望总共增加到2500人,同时初步设想,靠近加速器场址建立一个新的完整的卫星城。他还提到,将在适当时候组织研讨会,讨论加速器的实验计划,届时将邀请西欧中心的物理学家参加。

八十九、这一年,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1980年1月,总领事和大约20名他的同事来到西欧中心参观实验设施,了解西欧中心的一些工作,直到那时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些神秘的东西。总所长们招待他们用了午餐。

九十、自1975年以来在建立西欧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之间关系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安致远大使于1980年春回国。他的继任者是原驻奥地利大使俞沛文,他对西欧中心同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也于1980年6月来参观这一场地。

高能所科研处制作  内容由侯儒成译自W.O.Lock撰写的“Origins of the CERN-CHINA Collaboratio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 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