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室(streamer chamber)是在火花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能粒子径迹探测器。1963年由苏联人G.E.奇科瓦尼(G.E.Chikovani)等人发明。流光室一般由3个电极将一密闭室隔开成两个间隔,中间电极接高电势,两边电极接地,室内充以氖或氦。带电粒子进入流光室,使室内工作气体电离,如果电极之间的电压很高﹐则被电离的电子就会产生雪崩式电离﹐并进一步发展成流光。如果所加的高压脉冲时间很短(3~20ns)则雪崩发展至流光阶段即停止﹐而不再继续发展成火花击穿,使带电粒子能产生的电离只能引起火花放电前期的流光阶段,不能继续发展为火花击穿,这样带电粒子的径迹就由一串流光点显示出来。由于流光未发展成为火花击穿,消耗电场能量很小,使电场改变甚微,因此可以记录多粒子事例,还可测量电离度。流光室特别适合于多粒子复杂事例的研究。流光室可以与闪烁计数器﹑多丝正比室﹑漂移室等电子学探测器联合使用﹐组成流光室谱仪。
流光室记录的粒子径迹
用照像的方法记录事例﹐对物理实验的完成周期和质量有很大限制,现已经研制出多种无底片记录流光室事例的方法。其中电荷耦合器件对流光的灵敏度比最灵敏的底片还高﹐其空间分辨本领已达120μm。电荷耦合器件的输出可以与计算器作在线连接,能直接给出带电粒子的数据。全息流光室可直接给出三维记录﹐采用单色激光作为光源可在雪崩发展的初期照相,并可在很大的景深范围内有同样高的空间分辨率。充氢的流光室能够触发控制,每秒可接受10个或更多的束流粒子,既可作为纯质子靶,又同时作为探测器,可在很大的束流能量范围(MeV~TeV)工作,很有前途。
(高能所科技处制作 资料来自维客网、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