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著名实验室 > 日本KEK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的加速器
2010-09-17 |文章来源: | 浏览次数:  |

KEK B工厂——KEKB  

KEKB是一台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隧道长3公里,高频系统的功率为508MHz,非对称能量对撞的电子能量为8GeV,正电子的能量为3.5GeV。环的周长为3公里,靶的亮度为1034/厘米2/秒,每年产生一亿以上的B介子对。

有限角束流交叉

为了使3公里长的环中有5000个束团,必须让所有的RF相稳定区的束流留0.6米的间隔。为防止靠近对撞点的寄生对撞,KEKB选择了有限角束流交叉方案,交叉角为11mr.

蟹状腔旋转束流

如果同步-自由谐振因有限角交叉变得无法控制,打算利用安放在对撞点附近的蟹状腔旋转束流和使束流发生对撞来加以避免。

加速器参数:

调试结果 (1998年12 月-1999年3月)

     加速正负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输运线

能环/低能环

KEKB加速器参数

质子同步加速器(PS) 

 

1974年12月,KEK质子同步加速器的增强器竣工,并将质子加速到500 MeV。

1976年3月,质子同步加速器完工,第一个质子束流在主环中被加速到设计的能量8 GeV.同年12月,质子被加速11.8 GeV。

1977年5 月,利用给泡室提供快引出束流和内部靶给计数器实验提供束流,开始进行实验。

1978年4 月,利用从质子加速器慢引出的束流开展计数器实验。

1990年2 月,新的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大厅竣工,取名北大厅。

1992年4月,氘束流被质子加速器加速,并成功地用于物理实验。

1992年10月,北大厅的两条束流线上成功地建成两个大接收度的超导谱仪,物理实验开始。

1995年,a束流被质子加速器加速,并成功地用于物理实验。

1999年3月,K2K实验开始,第一个KEK中微子事例在超级神冈被发现。

 

正负电子直线加速器  

linac-1.jpg (37528 字节)

KEK电子直线加速器给KEKB环注入8 GeV的电子和3.5 GeV的正电子,还为光子工厂和光子工厂的累积环提供 2.5 GeV 的正电子/负电子。直线加速器中的慢正电子设施正在改进中。

左图为600米长的直线加速器尾部的束流转向磁铁。

强流质子加速器 

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全名为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强流质子加速器联合设施,通称为J-PARC工程。J-PARC是英文字的缩写,代表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整套设施。它由以下加速器组成:400 MeV常规直线加速器,将能量从400MeV提高到600 MeV的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333微安(1MW)质子束流的3 GeV同步加速器环和提供15微安(0.75MW)质子束流的50 GeV同步加速器环。另外,提出下一步改进在几个GeV能区质子束流的功率达到5 MW。

J-PARC.jpg (43889 字节)在50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上,计划利用K介子束流、反质子束流、超子束流和初始束流开展核物理及粒子物理实验。利用K介子束流,可以产生核物质的奇异性,开展核物质对奇异粒子影响的研究。也将开展像K0 -> pi0 n`n测量CP矩阵元素的实验,利用超级神冈作为探测器等开展中微子震荡实验。  

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全名为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KEK)强流质子加速器联合设施,通称为J-PARC工程。J-PARC是英文字的缩写,代表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整套设施。它由以下加速器组成:400 MeV常规直线加速器,将能量从400MeV提高到600 MeV的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333微安(1MW)质子束流的3 GeV同步加速器环和提供15微安(0.75MW)质子束流的50 GeV同步加速器环。另外,提出下一步改进在几个GeV能区质子束流的功率达到5 MW。

在50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上,计划利用K介子束流、反质子束流、超子束流和初始束流开展核物理及粒子物理实验。利用K介子束流,可以产生核物质的奇异性,开展核物质对奇异粒子影响的研究。也将开展像K0 -> pi0 n`n测量CP矩阵元素的实验,利用超级神冈作为探测器等开展中微子震荡实验。

3-GeV环将用作50-GeV主环的增强器同步加速器。另外,它的束流功率设计为1 MW,利用它作实验的计划涉及广泛领域,如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和结构生物学。其中,主要领域是利用质子原子核散裂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开展材料科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因为中子有磁矩但无电荷,所以中子可用来研究物质的磁特性。又因中子的质量与氢原子的质量相同,中子可灵敏地探测中子在物质中的位置和动态行为。氢原子在生物细胞中的作用在生命科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子束流在这些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中子外,中子束流也很重要。利用中子束流,可开展μ子自旋旋转/缓慢停止、μ子触发聚变和其他材料科学的实验。也可开展像μυ -> eυ转换这样的实验。3-GeV质子同步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束流也可用于核物理/天体物理的研究。最后,600 MeV强流直线加速器将用来进行加速器驱动核转换的研究与开发。 

束流功率对以上所有科学的研究足够高了,但更高的束流功率会特别丰富中子科学。因此,加速器的流强将改进到5MW。 

这一工程在日本是一个新的振奋人心的加速器项目。该加速器在3 GeV和50 GeV时产生MW级的高功率的质子束流。建造经费于2001年4月1 日开始,预期2007年夏天获得第一个束流。2002年6月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直线加速器的离子源、RFQ、漂移管直线加速器结构和分离式漂移管加速器结构以及同步加速器的许多部件包括二极磁铁和四极磁铁的加工制造都进展迅速。 

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原有一个建造强子加速器的建议,称为日本强子设施(JHF)。另一方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有一个高功率散裂中子源的建议。因为这两个建议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得高功率质子束流,所以5年前这两个项目合并成一个联合项目。加速器的整套设施将建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东洋场址。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a)MW级3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和作为注入器的质子直线加速器;b)MW级50 GeV质子同步加速器;c)3 GeV中子/介子实验设施的主要部分和d)50 GeV实验大厅的一部分。第一阶段的总预算为1,335亿日圆,建造周期为6年。第二阶段包括其余部分,包括中微子实验及核转换等。

高功率质子加速器应为21世纪最重要的加速器之一,因为靠它可推进许多的前沿科学。世界上的3个地区(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将有强大的拥有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的科学中心。日本拟在亚太地区建立这样一个中心。该设施建成后,将对所有想利用此设施开展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开放。  

全球直线加速器(GLC) 

计划在全球加速器上(原称日本直线加速器JLC)建一对直线加速器,彼此相对,如图所示。每个直线加速器以X波段(11.424 GHz)或C波段(5.712 GHz)技术为基础,专门用来加速负电子或正电子束流。每个机器的脉冲里,负电子和正电子从单独的专用束流源产生,并从注入的能量一直被加速到最后靶的能量,然后在对撞区发生对撞。然后处理束流。这一周期按100 ~150 Hz的重复率进行重复。 (左图为全球直线加速器1 TeV配置简图 )

GLC的初始运行(一期)目标是质心能量(E CM )最高达到500 GeV.主直线加速器适当延伸后,不用在主要技术上进行任何改进(二期),质心能量就可提高到~1 TeV。为此,现行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包括足够长的主直线加速器隧道,里面可放两套500 GeV的直线加速器。这样,不用再移动注入器整套装置,就可将能量提高。另外,沿主直线加速器提供分路束流线,在50,120个点和250 GeV将束流引出。这可支持在质心能量~100 GeV 和240 GeV时的运行,不必非要降低亮度。场地园区的总长度约为33公里。

负电子源产生极化或非极化负电子,这些负电子被S波段(2.856 GHz)直线加速器加速到1.98 GeV。然后负电子束流储存在阻尼环里以降低横向发射度。从10 GeV来的负电子电磁簇射产生正电子,这些正电子与钨铼靶对撞。簇射产生的正电子被收集起来,先由有大孔径的L波段(714 MHz)直线加速器加速到180 MeV,然后储存在级联前级阻尼环和和阻尼环里,以降低1.98 GeV时的横向发射度。从阻尼环引出的正负电子束流通过两级束团压缩束流线,包括6.25 GeV的S波段直线加速器。在那里,束团的长度被降低到110 µm,束流的能量升到8 GeV, 然后束流注入到主直线加速器。这两个主直线加速器的关键任务是以稳定的方式将加速梯度保持的越高越好,这样就可在具有现实长度的场地内将束流加速到所需的能量。GLC的主直线加速器以高频高技术为基础,加速器结构在室温情况下运行。  

X波段主直线加速器高频系统简图见图2说明。基本的功率源装置由一对周期永久磁铁(PPM)聚焦速调管组成。每根速调管的高频脉冲宽度为1.6 µs,功率为75 MW。然后,对这些脉冲加上一个时间压缩。这是因为加速器的结构需要比单个速调管能提供的功率大一些宽度小一些的高频脉冲,以产生所需要的加速梯度。为达到这一目的,一对速调管产生的脉冲被放在一起,然后带入双模式SLED-II脉冲压缩系统。该压缩系统将输入的高频脉冲压缩,时间压缩率为1/4,功率增益为3.3. 波导功率损耗10%,导致产生450 MW,400 ns的时间压缩脉冲,这些脉冲被传送到加速器结构入口处。 (左图为  GLC主直线加速器的高频系统简图) 

来自一个SLED-II装置的输出功率给了6个0.9 米长的加速器结构,导致产生负载加速梯度49.8 MV/m(无负载梯度为65 MV/m)或利用行波加速结构(注1. 在C波段情况下,负载梯度为31.1 MV/m,无负载梯度为41.8 MV/m. )产生更高的负载加速梯度。这要与以S波段高频技术(2.856 GHz)为基础的标准电子直线加速器相比,它们典型地具有~16 MV/m的加速梯度,或最高约为~30 MV/m的加速梯度。因此,采用这一X波段方案可在直线长约33公里的园区建造一台TeV能级的直线对撞机,相当于西欧中心的LEP/LHC隧道的周长。

GLC的基线配置里有一个对撞区。GLC的两个主直线加速器要共线建造时,束流准直和最后聚焦段的布局将在束流对撞点引入一个7 mrad交叉角。作为一种选择,增加费用后,可再另建一个对撞区。这种情况下,将建两个最后聚焦段的隧道,支持最佳聚焦和处理两个对撞区的束流。

另一个涉及整个加速器全套装置的关键设计问题是产生尽可能高约为25 ×1033cm-2s–1 或更高的亮度。这就导致在设计上要考虑有关注入系统、整个直线加速器发射度不变、束流传输和最后聚焦的关键问题。

 整个加速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应被视为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包括整个高频功率和能量性能,以及GLC的亮度性能。应该强调的是,送给实验的高集成亮度既需要出色的可靠性,又要有高的峰值亮度,调谐时间短,故障恢复快。(注2. 效率的问题部分靠引进两个主直线加速器的并行隧道(加速器和速调管隧道)来解决。加速器隧道里放加速器结构和其他束流线部件,正负电子束流将通过这些部件。速调管隧道里安放RF功率源、电源和其他许多控制电子学。这两个隧道的布局是,必要时可使人从事多方面的维修和安装工作,而在无人的加速器隧道里束流操作继续进行) 

 关于主直线加速器室温高频技术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RF频率更高时,X波段(和C波段)技术被认为是从已确立的普遍采用S波段技术的合理推断,但仍允许更高的加速梯度。因为电子直线加速器普遍采用S波段技术,所以在日本、亚洲、北美和欧洲有大量的专家,项目一旦启动,其中许多人可能会选择积极参加。

·更高的RF频率对加速器部件的装配、建造和运行各个方面的误差要求更为严格。但是,这些误差或是已经进行了测试,或是从已获得的东西中进行了小小的推断。

·X波段直线加速器的行波加速器结构经过处理,达到全无负载梯度65 MV/m, 而在标准情况下,带全电流的负载梯度为49.8 MV/m.这意味着通过降低束流电流,GLC的能量可比设计值高25%,达到标称亮度的30%。因此,在工程二期,无须对硬件进行任何修改,GLC的亮度在质心能量为1.25 TeV时就可达到~7 ×1033cm-2s-1.

GLC加速器技术开发小组由来自包括KEK的日本研究机构的许多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合作者组成。还应指出,以X波段技术为基础的直线加速器的非常类似的设计,已由NLC组发表。由于技术的相同性及日本和美国之间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有长期合作计划的历史背景,所以根据SLAC和KEK的所长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成立了“国际研究小组”(ISG)。该国际组定期开会,商定双方共同执行开展GLC和NLC设计所需的研究计划,其结果是使GLC和NLC的设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亮度。目前,两个设计的基本参数一致,这样执行起来,多数是相同的或非常相似,主直线加速器硬件区尤为如此。两组之间在加速器的许多问题上,包括束流动力学、注入系统主直线加速器硬件、束流发送、最后聚焦和通用设施方面有合作计划。

左表列出了以X波段主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GLC的主要参数。束流由1.4 ns(注3.如果选择g-g对撞,在GLC设计中,还确定运行时有95个束团,束团的间隔为2.8 ns的参数。)隔开的192个束团组成。选择了对撞点处的束流参数,以使总的亮度不受接近质心能量的亮度小数部分和因韧致辐射引起的探测器本底的影响。

在初始阶段(一期),运行中,ECM  假定为500 GeV,亮度为2 .5 ×1034cm-2s–1,重复率为150 Hz(注4. 因为机器的重复与AC电源同步,所以如果GLC建在日本东部地区,这被认为是自然的选择。若建在西部地区,重复率将是60 Hz的倍数) 。通过在每个14.1公里长的直线加速器一半的隧道里安装上直线加速器高频系统就可达到这一目标。当然,为满足物理学家的兴趣,GLC开始时可采用较低的质心能量。第二阶段(二期),把另外所有的高频系统全部安装上,使质心能量等于1 TeV。重复率为100 Hz时,亮度达到2 .5 ×1034cm-2s–1。(右图为  GLC 1TeV配置的预期能量与亮度图 )

因为加速器结构具有能够将加速梯度最高保持在~65 MV/m,所以如果束流电流适度减少,GLC的质心能量为~1.2 TeV时,亮度仍可达到~10 ×1033

安装前,将对X波段主直线加速器的1 TeV行波加速结构进行处理,使全无负载梯度达到~70 MV/m, 而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负载梯度为49.8MV/m时,可实现全电流束流加速。所以通过减少束流电流,GLC可在高于标称能量25%的能量运行,亮度是标称亮度的30%。因此,在工程二期,无须对硬件系统做任何修改,GLC的亮度即可达~7 ×1033cm-2s–1,质心能量为1.25 TeV。要指出的是,GLC最后的亮度实际上比表1中给出的设计值大约高出2倍。通过提高以束流为基础的准直技术和把破坏参数D y提高到~20(注5. 这大约是“设计值”的2倍,仍低于TESLA的值25-28 ),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左表说明GLC有在更高能量运行的潜力。

据估计,GLC总的造价为4591亿日圆,一期工程完工后每年的运行费用为233亿日圆,二期完工后每年的运行费用为300亿日圆。  

光子工厂(PF)  

2.5 GeV PF储存环是一个专用同步辐射光源,可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领域里的科学家提供非常亮的X射线和原紫外线光。有21条光束线对世界上的科学家开放,包括从插入装置来的6条光束线和弯转磁铁来的15条光束线。

储存环的空间暂时稳定对光源来说非常重要。在光子工厂的储存环里,束流已达到极好的稳定度,流强也非常好。它具有以下独一无二的特点:

束流的位置非常稳定。为是束流稳定,采用了全球非常精确的反馈系统。该系统可将束流的频率变化校正到1 Hz;

束流电流高:正常运行情况下为400 mA,机器研究时,达到770 mA;(右图为束流电流 I和寿命tau一天典型运行情况)

束流寿命非常长:束流电流400 mA时,约为50小时;(左图为标准化平均压力Pav/I的历史和电流寿命I-tau的关系)

储存环非常稳定:关机时间低于计划运行时间的2%;

束流稳定度即使在最大束流电流时均能得到很好控制,这是通过采用4个500 MHz阻尼加速腔实现的,这些加速腔不受腔感应束流不稳定性的影响。

PF储存环最初于1982年进行调试。为获得更低的束流发射度,PF储存环于1997年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因为这一改进,束流的发射度从130降到36 nm*rad.(注意:可获得的最低发射度为27 nm*rad).现在,PF储存环可提供更亮的同步光。在多束流运行情况下,PF储存换通常储存2.5 GeV的电子束流。运行计划中,一部分属于单束流运行或更高能量(3 GeV)运行。

PF-AR(脉冲X射线先进环)原为TRISTAN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增强器同步加速器,现用作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电子束流为6.5 GeV(右图为6.5 GeV光子工厂累积环光束线)。在PF-AR中,有5条光束线:BL- NE1,BL- NE3, BL-NE5,NW-2和NW-12。BL-NE1有一个椭圆形的单极极化扭摆磁铁,BL-NE3, BL-NW2和BL-NW12有X射线波荡器。BL-NE5接收来自正常单元里弯转磁铁的同步光。

PF-AR改进。PH先进脉冲X射线环是一个单束机器,产生的脉冲X射线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变化,时间分辨率很高。

作为规划的一部分,PF-AR于1999年经日本政府批准进行改进,包括1)提高环的真空度增加束流寿命;2)增加束流位置监视器和导向磁铁,稳定束流轨道和3)在新的建筑里建造更多的波荡器束流线。

到2001年,环的改进工作完成,2002年1月8 日开始调试。详细情况,请看"Photon Factory Activity Report 2000"和 "Photon Factory Activity Report 2001"。

 

左下图为光子能量,右下图为插入件光谱性能

 

KEK中子散射设施 

KEK中子散射设施利用中子脉冲开展广泛领域里的研究,包括基础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和大分子化学。

增强器同步加速器加速的质子被注入到12 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里,用于在东计数器和北记数器大厅里开展的实验。另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实验通过北记数器大厅将中子朝神冈注入,用于超级神冈实验。

慢正电子设施  

Overview0-slow positron.jpg (99576 字节)KEK-PF慢正电子设施位于KEK2.5 GeV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末端。它由初级电子束流光束线、正电子产生转换器-减速器装置、慢正电子束流输运线和相关实验站组成。

1994年以来,慢正电子通量已达到1×108正电子/秒,能量2 GeV, 初级电子束流功率为2 kW。慢正电子束流输运线起始部分的高压站加上电压后,正电子束流的能量成功地在50 eV 到40 keV范围内变化。

PF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慢正电子束流通过轴向磁场内一个31米长的真空管道引到实验区。慢正电子束流线末端有束流开关系统,可在超真空条件下将正电子束流引到一个一个的实验站。正在开展的慢正电子实验有:正电子再次发射显微镜实验、正电子素飞行时间实验、正电子束流2D-ACAR测量实验和透射正电子显微镜实验。

加速器测试设备 

 加速器测试设备是为未来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先期研究与开发工作而建造的。在该测试设备上开展研究的重点是产生、测量和控制超低发射度束流,此束流对实现直线对撞机非常关键。直线对撞机的束流对撞能量超过250 GeV. KEK的加速器测试设备项目于1993年启动。参与该项目合作的有来自日本几所大学在KEK的加速器专家、高能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现在,合作已经扩大,合作的成员包括来自美国、韩国、中国、俄罗斯、德国和西欧中心的科学家。

 利用超低发射度束流对减小紧紧聚焦在直线对撞机对撞点的束流尺寸非常重要。日本在最新直线对撞机设计中认为对撞点的最小束流尺寸最小为3 nm。为了达到最大的对撞亮度,这一近乎令人难以容忍的聚焦是必要的。最大的对撞亮度和正负电子反应的相互作用截面,决定实验物理学家可探测有趣的基本粒子事例的速率。

 日本现正在开发的直线对撞机,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称为阻尼环的储存环获得超低发射度。位于阻尼环上游的注入器直线加速器,担当着一个产生和将电子束流加速到适于储存在阻尼环里的能量的任务。KEK的加速器测试设备有一套电子加速器,构成这个注入器直线加速器、束流输运、阻尼环和束流引出线的样机。

固定磁场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 

KEK采用交变方法将质子加速到高能,建造成功150 MeV固定磁场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左图)

在正常频率变化的同步加速器中,由于所加电场射频因相干性不断发生畸变,所以它与束流保持同步提高。

在这样的同步加速器中,束流在磁管中循环运转,避免了像回旋加速器那样非要用一块大磁铁将整个机器包起来。20世纪50 年代,强聚焦(交变梯度)的思想使得将该磁管的尺寸大大缩小,进一步削减了所需昂贵的投资。

随着强聚焦的革命,有几位加速器专家认识到精巧的磁场设计也可使粒子跨越机器的宽孔径被加速,而无须用脉冲调制磁场。这就是固定磁场交变梯度的思想。该思想首先由中西部大学研究协会组提出,并用电子进行了演示。

该同步加速器的设计始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16日加速第一个束流。同步加速器使用固定磁场可使其在高重复率时运行,产生高强流。付出的代价是大孔径,较大周长和随之而来巨大磁铁。然而,它的造价不仅是现在加速器造价的三分之一,而且用途十分广泛,为建造新型加速器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高能所科研处制作 侯儒成编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 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