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能物理分会第六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 | |
|
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你们好!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新乡召开。首先,让我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领导和支持高能物理学会工作的所有专家和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第一个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运行稳定,性能不断提高,目前每年运行时间已达到9个半月以上,居世界高能加速器年运行时间之前列,2001年3月,提前实现了向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承诺的两年获取5000万J/ψ事例的计划。 北京谱仪在2-5GeV能区85个能量点的R值精细扫描测量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大会(ICHEP2000)上报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各国学者称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非常漂亮的结果”。R值测量的初步结果,将对实验上寻找黑格斯粒子产生重大影响。 在ψ(2S)物理领域,北京谱仪上的粲夸克偶素物理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获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被科技部选评为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在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上,大部分有关ψ(2S)的参量中,在BEPC/BES测定的数值是最精确的。 为了深入检验和发展标准模型理论,我国高能物理理论工作者对粒子物理研究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出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在B介子衰变、CP破坏及QCD在B物理中的应用、J/y物理与胶球谱、重夸克耦素的产生、中微子振荡,暗物质、双重子态、高能粒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非微扰问题和新物理等研究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此外,在粒子物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领域,例如粒子物理宇宙学、原子物理等,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在中高能核物理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交叉领域若干前沿课题,在强子-强子相关作用夸克模型、EMC效应、核内非核子自由度、核力中非微扰QCD效应、双b衰变、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机制及反应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引用和重视。 非加速器物理实验是目前国际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新热点,高能所研制的g暴探测器搭载神舟二号飞船留轨舱成功飞行,发回大量数据,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探测器的水平。“天体高能辐射过程研究”在研究方法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西藏羊八井中意合作ARGO实验站建成,中意专家和政府部长参加了落成典礼,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野外台站试点站并荣获中科院先进集体。目前它是地球北半球海拔最高(4300米)的宇宙线实验站,中日合作建立了广延大气簇射阵列,中意YBJ-ARGO合作在羊八井建立一万平方米的RPC全覆盖式“地毯”阵列。 在此期间,高能物理的国际合作继续得到了发展。宇宙线方面除了和日本在羊八井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与意大利和西欧中心L3的合作;高能物理实验方面与国际上众多的实验室有合作,例如:美国SLAC B介子工厂,日本KEK B介子工厂,美国Fermi D0实验组,西欧中心LEP对撞机的ALEPH和L3组,西欧中心LHC的CMS组等。通过这些合作,使我国高能物理学家能参加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引进先进的实验技术,促进了国内加速器、探测器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过去的四年中, 高能物理实验、理论、宇宙线及天体物理、中高能核物理等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学会工作的开展与高能物理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以下对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做一个概要总结。 一、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提高研究队伍水平,是学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基本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各种学术会议除了交流科研成果和研讨学术问题外,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开好这些会议方面,各专业组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出现了以下特点: 1.举办国际系列学术会议 由我国高能物理学家担任国际系列学术会议主席,并在我国成功举办此类会议,已得到国际同行的赞扬和好评。 1999年举办的“第八届国际强子谱学会议”是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系列性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与强相互作用有关的领域中而又与电弱作用有所交叉,此次会议的论文集是由国际核心期刊Nuclear Physics A作为增刊出版的。 2001年举办的“国际高能物理与核物理计算会议”是每18个月举办一次的系列性国际会议,代表着当今国际高能物理和核物理计算的最高学术水平。高能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是得益于高能物理所的良好网络环境,会议的组织工作除了办签证需要书面的邀请函以外都是通过网络做的,会议集的全部论文都是通过网络传递和修改,并在会前出版。 由于中国高能物理科学家的出色工作,2001年7月在罗马召开的国际轻光子会议期间,IUPAP的C11委员会决定2004年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在北京召开,我们相信会议一定会开得很成功。 2.年青科学家积极组织和主办国际会议 近几年,一批年青的学科带头人活跃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会议,如中山大学主办的“非微扰方法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国际研讨会(2000年),会议主席是中山大学罗向前教授。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是最可靠的非微扰方法,是处理强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 理论所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21世纪首届‘味’物理国际会议”(ICFP2001),会议主席是理论所吴岳良研究员。味物理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探索新物理的重要领域,是高能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沿热点。国内外高能物理界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几乎所有的国际高能物理领域重要实验室都派代表参加,会议内容涉及到理论与实验物理的重大前沿问题,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会议。 华中师大粒子所主办的“第31届多粒子动力学国际会议”(2001年),会议主席是吴元芳教授。多粒子动力学是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的一个重要交叉领域,涉及到轻子、强子、核-核等各种不同的高能碰撞,来自24个国家的国外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 3.BES合作组年会 BES合作组国内现有14个单位参加,国外有美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单位参加,是一个国际合作的研究组织。BES设有中、美各一名发言人,协调有关工作。每年6月举行一次BES年会,介绍每年数据获取和物理分析情况,确定哪些课题作为重点课题推动。从92年开始,到今年已召开了11次。 北京谱仪自1990年运行以来,性能良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物理成果,已获取了目前世界上该能区的最大数据样本。近百名中国和美国的学生在BES上完成了博士论文。BES合作组的研究成果已被“粒子物理手册”引用,收录数据多达116项。这是BES合作组的研究成果获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认可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BES合作组对世界粒子物理学的重大贡献。 4.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 近几年天文观测的新结果不断地对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提出新问题和挑战。这三个学科的交叉可能产生突破性成果。2001年第一届“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宇宙学交叉学科前沿讨论会”的举办,开展了这三个学科的物理学工作者之间的对话,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扩展了视野,加强了不同学科的相互了解,为在新的交叉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5.“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 为了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为发展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五届京区常务理事会通过了《高能物理学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条例(试行)》,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活动,作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一项措施。1999年10月在“第八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期间,举办了首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报告会。初评入选的19篇论文为近两年在期刊上正式发表的文章,19位青年作者(年龄在35岁以下,)为文章的主要贡献者,全部在大会上做了报告。由学会理事长为组长、1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在认真听取了报告和进行无记名投票之后,产生了首届“晨光杯”获奖者: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鼓励奖2名。2001年10月在高能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前一天进行了第二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初评入选的14篇论文作者(除1人为硕士外)都是博士,专家评审投票后,产生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并在第二天的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颁奖。 二、刊物出版方面 办好刊物也是学会的重要工作。学会共有两份刊物:《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和《现代物理知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报,1976年创刊,1989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该刊自1998年22卷第一期起由美国科学信息所SCI(CC)网络版收录,是国内物理类和原子能类核心期刊之一,多次获得中科院和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科院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现代物理知识》原名《高能物理》,是学会的科普性刊物,创刊于1976年,1989年改为现名,版面增加到64页。该刊着力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与固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与光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同步辐射等物理学众多学科知识的普及,对促进物理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刊获得中国物理学会优秀科普期刊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 三、组织工作 1999年中国物理学会要求全体会员重新登记。学会共有会员998人,分属74个会员小组,其中博士和硕士学历490人(286+193),占50%。60岁以上的286人,占30%。 98年以来发展了新会员236名,新会员均为获得中级职称以上的高能物理工作者,其中博士和硕士学历的占70%以上。填写了会员登记表,并发放了会员证。 2001年10月举行了“高能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中科院基础科学局、科技部基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大、清华、复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研究生院、理论所、高能所等26个单位13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其中历届理事46人),共同庆祝高能物理学会成立二十周年。 出版了“高能物理学会20年”画册, 这本画册汇集了党和国家领导对高能物理事业的关怀和支持,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刊物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学会成立以来的历程。以此纪念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缅怀老一代科学家对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贡献,并祝愿:在新世纪里学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高能物理事业更加繁荣昌盛。画册的出版,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
学会还组织国内同行参加了国际上单年召开的国际轻子光子会议和双年召开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每年约有二十多人报名, 除组织报名外, 还向国际会议争取经费资助。会后在国内会议上及时传达有关信息。 学会组织了高能物理理论和实验、中高能核物理、宇宙线等方面的学术进展报告,推荐到中国物理学会的学术年会上报告,向物理界同行宣传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还向中国物理学会推荐理事人选。 学会从96年至今为学会每位理事赠订《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以加强联系,促进科普知识的宣传。并及时寄出《中国物理学会通讯》,让各个理事单位了解物理学会的动态。 四、学会的财务 学会的经济实力对保证学会的各项活动十分重要。近几年来,上级学会多次要求学会工作要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自主活动,以寻求自我发展。但由于我们高能物理学科属于基础性研究,要争取工业界、公司的财力支持困难较大。虽然也考虑过进行技术咨询和收取理事单位会费,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学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基本采取以会养会的办法,尽可能减少亏损。 中国物理学会和高能所始终十分重视高能物理学会的工作,他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挂靠单位高能所在财务上给予学会工作很多支持,包括学会秘书处日常基本开支,如邮电费、复印费、提供车辆、差旅费、会议费等。 还有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在举办“第八届全国粒子物理会议”、“第三届两岸中高能物理会议”、“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时,积极努力做好会议组织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会议成功举办,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赞扬。 总的来说,在五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及挂靠单位的支持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学会工作和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紧密结合,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会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工作,培养青年人才,普及科学技术,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后的四年,我们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计划将对撞亮度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10-100倍,使我国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在τ-粲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更高水平的科学成果。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正负电子对撞机CESR和俄国新西伯利亚的VEPP4M也准备把能量从目前的5GeV降到BEPC的能区工作。为迎接国际挑战和完成BEPC II工程,我们将团结奋战,在中国物理学会领导下,以学术交流为主渠道,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
本主页由高能物理分会秘书处制作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