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投运并成功实现正负电子对撞,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从此,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开启了壮阔的新篇章。
1.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39 年前,中美签署“高能物理科技协议”,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奠定基础。随后,国民经济调整艰难,“高能物理实验中心”拨款被“一刀切”地停止,丢下的“半拉子工程”和剩下的预研经费亟待解决。李政道多次奔走于中美双方促成合作顺利进行,李昌、钱三强紧急向中央有关负责同志报告,强调建设对撞机对高能物理研究的前沿意义,请求中央批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继续执行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协议。小平同志当天批示,“不再犹豫”,铿锵有力的四个字为对撞机建设定下乾坤。
从三易其稿的建设方案到主体工程施工,从BEPC主要部件批量生产到实现正负电子对撞,5年的矢志探索,5年的砥砺奋进,高能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登上了一个个技术险峰,完成了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加速器必须保证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目标。自此,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2.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7年前,92岁的谢家麟院士荣膺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对他一生研究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褒奖。作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见证了中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951年,31岁的谢家麟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在归国途中遭遇重重阻力,历经四年,他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他领导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
“想吃馒头,先种麦子”,回国后,谢家麟当时所需尖端器材受国际封锁,所需工艺远超当时国内工业水平,他从研制基本关键部件做起,自力更生,奋斗8年,建成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跨越式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既为中国原子弹、导弹研制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奠定人才和技术基础。他领导确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一机两用”方案,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创造出国际加速器建设史上的奇迹。
3. 继往开来 奋发图强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是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硬X射线的纳米探针技术,包括实现纳米聚焦的硬X 射线光学元件制备、检测以及装调技术等等。这几年来,我感受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30年来风风雨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底蕴,肩负着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使命,逐步打破国外的垄断局面,跻身国际一流行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添瓦。
30年过去了,高能物理所人以敢闯敢试的非凡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正在新时代孕育更多的发展硕果。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要始终以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勇于开拓,奋发有为,为祖国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在“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