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优秀盟员,原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叶铭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4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叶铭汉,汉族,1925年4月2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开始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高能所所长(1984-1988年)。1996年起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组织物理学前沿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学术研讨会,努力促进有关的学术交流。
叶铭汉先生是中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物理实验、粒子探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的开拓者之一,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叶铭汉参加中国第一台和第二台带电粒子加速器(700kV和2.5MV静电加速器)的研制。建成质子静电加速器后,负责其运行和改进,率先在国内开展低能核物理实验。60年代初,在24Mg能级的测定上,做出了国际水平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探测技术的研究,研制和发展了漂移室、闪烁计数器、重粒子磁谱仪、多丝正比室等多种探测器,1978年在国内首先实现多丝正比室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并于198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静电加速器质子束在固体激光器件制备方面的应用研究。197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导48Ca双β衰变实验,把该衰变的半衰期寿命下限向上推了将近一个数量级,开辟了中国首次在地下进行的精确基础物理实验测量。1982年起,在BEPC工程建设中,全面负责BES的设计和建造,并参加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领导全所按计划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取得了陶轻子质量精确测量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成果。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叶铭汉先生爱国敬业、严谨求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大多成为从事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的骨干。他十分关心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为BEPCⅡ/BESⅢ的建造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为获得更好的物理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叶铭汉先生!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先生千古,风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