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中旬的一天,何泽慧先生将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讲述了一件她家的 “私事”:她父母生前在苏州市陆续购置了包括著名园林——“网狮园”在内的多处房产。新中国建立之初,何先生的哥哥何泽明代表亲属于1950年7月15日致函苏州市长王东年,将父母留下的“网狮园”及其附近的一处房屋捐赠给了国家(未办理正式捐赠手续);其余几处房产由于种种原因,近40年间,一直由苏州市政府所属部门占用。1989年,何先生兄弟姐妹经过商议,委托她在南京的妹妹和在上海的弟弟几次与苏州市有关方面交涉,要求对这些房产“弄清情况、明确产权、补办正式手续”,但始终未能如愿。鉴于这种情况,何先生郑重请求高能所党委以组织的名义,帮助她向苏州市委转达她们兄弟姐妹的愿望:尽快明确这些房屋的产权,以便她们正式办理捐赠手续。
1990年6月28日,所党委向苏州市委发出公函,转达了何先生的要求,并特别申明何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归国华侨(当时国家已出台有关归侨侨眷私房政策),希望得到苏州市委协助,共同促成这件好事,以实现这位老科学家的心愿。此后,在何先生多次催问之下,高能所与苏州市公函往来多次,我还两次专程前往苏州与有关部门面商解决办法;何先生的亲属也与苏州有关方面多次交换意见,但由于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尽完善,致使此事一拖再拖,直至1994年年中才得到解决。
1994年10月26日,苏州市政府举行“何澄先生房产文物捐赠仪式”,何先生及其亲属应邀参加。苏州市有关党政领导对何先生及其兄弟姐妹秉承父亲生前意愿,表现出的爱国爱乡之情和无私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何先生及其兄弟姐妹的高尚、无私行为源于她家族的爱国爱乡情怀:
何先生的父亲何澄,1880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早年留学日本,是山西省最早接受革命思想的人士之一。1905年参加“同盟会”,曾出资在天津开设“利亚书局”,输入宣传革命思想的书报。辛亥革命之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在苏州创办织布厂,经营民族工商业。他热心扶植地方教育事业,曾任苏州振华女子学校校董。他还潜心收集、研究金石文物,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抗日战争期间,在日伪多方拉拢逼迫下,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拒不出任伪职;
何先生的外祖母王谢长达女士自幼读书识字,通晓古今大事,是苏州近代史上的著名女性。她毕生热心教育事业和社会活动,倡导女性解放。光绪三十一年与友人共同捐募资金,在苏州以“振兴中华”为目的,创办了“振华女校”(即后来的苏州第十中学)并任校长,培养了一大批日后颇有作为的人才,如杨绛、费孝通、何泽慧等;
何先生的姨母王季玉也是一位颇有民族气节的人。青年时期曾远赴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后即回国接替母亲任振华女子学校校长。她认为女子教育也应关注社会状况和现代潮流。面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祖国危在旦夕的严峻形势,她断然拒绝日寇、汉奸的诱惑,甘守清贫,坚持办学,并鼓励、带领学生为抗日募捐,去医院陪护伤员等。
……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成长,祖辈的爱国爱乡精神薪火相传,相沿成习,化为了何先生兄弟姐妹承上启下的自觉行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何先生与钱三强先生在居里实验室取得原子核裂变研究重要成果,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瞩目之时,她们放弃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贫穷落后、战火尚未平息的祖国,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1956年,何先生等人将父亲毕生从民间收集、珍藏的1374件珍贵文物和642册图书全部捐赠给了国家。1994年我们参观苏州市博物馆时,该馆负责人对我说,何家捐赠的这批文物使当时的馆藏数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1990年,何先生的妹妹作为亲属代表,约请南京博物院专业人士主持,将父亲生前埋藏于故宅内的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72方印章、印材挖出,全部捐藏于南京博物院。
在何先生百年诞辰到来之际,谨以这篇短文缅怀她及其家族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表达我对这位为祖国、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的科学家深深的敬意。
(李春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办公室主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