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求真理 一生报国守初心

发表日期:2024-02-27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生在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籍山西省灵石县。父亲何澄曾东渡日本留学,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著名的苏州网师园曾是何澄私宅。她母亲王季山的家族是著名的科学望族,同时极为重视女性教育。受到家庭熏陶,何泽慧自幼慧根深厚,天资聪颖。

1920年,6岁的何泽慧进入振华女校学习,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小学、中学12年的时光。她品学兼优,热爱运动,是学校排球队的一员,因为留着两条长辫子被同学们称为“双辫将”。

毕业时,壬申级(1932年振华女校21级)校友在西花园勒石纪念,何泽慧篆刻下“仁慈明敏”,“壬申级训,何泽慧篆”古拙恢宏的十二个字。

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受家族“科学救国”理念的影响,何泽慧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专业,而是选择了与军工相关的物理专业,前往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

以爱国为信念,怀家国于心间。1936年,毕业后的何泽慧决定赴德国留学,选择了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实验弹道学”专业,“为中国学造大炮”。1940年5月,何泽慧通过论文答辩,顺利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何泽慧想立刻回国,为国家效力。不料二战爆发,被迫滞留德国。

回国无望的何泽慧在柏林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三年。1943年8月,何泽慧前往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在瓦德尔·博特教授和助手根特纳的指导下开始了核物理研究。她靠着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在1945年,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存在,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之为“科学珍闻”。

在科学研究取得硕果的同时,爱情也悄然来临。在德国滞留期间为了和国内家人取得联系,何泽慧写信向在巴黎留学的大学同学钱三强求助,书信往来点燃了两人的爱情火花。1946年,何泽慧前往法国巴黎与钱三强结婚,婚后两人一起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何泽慧在众多裂变径迹中发现了一些三叉形状的径迹,经过分析论证,证实了原子核存在三分裂现象,同年又观察到了一个四分叉的径迹。何泽慧以第一作者身份将这一发现发表在了《法国科学院周刊》,认为原子核存在四分裂现象,是国际核物理界首次发现,“中国的居里夫妇”开始让世界知晓。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何泽慧和钱三强始终没有忘记出国学习的初衷,一心要回到祖国,使原子核物理这门新兴科学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1948年6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后,钱三强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1948年9月,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成立,钱三强兼任所长,何泽慧任研究员。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原子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全身心地投入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中。

钱三强更多地投入到科学组织管理工作,何泽慧始终工作在科研一线。

20世纪50年代,何泽慧着手领导研制核物理研究必备的核乳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56年制成了对质子、阿尔法粒子及裂变碎片灵敏的核乳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探测中子的载硼,载锂的核乳胶和对电子灵敏核乳胶,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相继建成,何泽慧及时抓住新的研究方向,深入进行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的基础科学研究,掌握了各种热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数据等的测量方法。同时,对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1958年7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了研制核武器的九所,何泽慧作为九所点火中子源委员会的委员,指导王方定领导的小组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在氢弹研制期间,何泽慧领导实验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接受了紧急绝密的“35#-1任务”,在特殊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率领科技人员不分昼夜的攻关,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系统测量了氘和锂的各种反应道的核反应截面数据,让我国的氢弹研制没有走错方向,加快了研制进度。

形格势禁?。1969年,何泽慧和钱三强一起被下放到陕西郃阳“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坚韧、乐观的她在劳动期间饶有兴趣地观测了一颗美丽的彗星。就是这一抹星光,将她指引进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射线物理研究的新领域。

197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何泽慧任革委会副主任,她关注发展新的科学生长点,领导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了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支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胶室。

她支持发展中国的高空科学气球系统,为我国开展空间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建立了必要的空间运载手段,并相应地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翘楚卓荦,荣誉等身。1980年,何泽慧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何泽慧在《科学报》发表的题为“立足常规,着眼新奇”的文章,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经验和事业历程的精辟总结。

牢记科研报国初心的同时,何泽慧也重视人才培养。身体力行,为年轻人树立起不计得失,不图名利,襟怀坦荡,埋头苦干的榜样力量。在她带领和影响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我国原子核科学和空间科学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1984年,何泽慧卸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领导职务,不再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但仍指导培养研究生,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耄耋之年,日常仍乘坐班车去高能所办公室上班,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何泽慧指导过的研究人员,以及接触过、了解过何泽慧的人,都深深地被何先生乐观平和、谦逊低调、严谨细致、坚持真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2006年,振华女校迎来百年校庆,92岁的何先生为母校题词“爱国奋进”,这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身为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历史上唯一一位院士,为激励后学,学校特将一座实验楼命名为泽慧楼。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先生安详离世,享年97岁。她灿烂的一生如同一颗美丽的彗星划过浩瀚的天际。2017年6月15日,中国首颗空间X射线望远镜升空,被命名为“慧眼”,以纪念何泽慧先生在推动高能宇宙线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慧眼”如同何先生的眼睛,引领无数追梦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