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平纪事
我与何泽慧先生交往点滴
来源:宋黎明

 1994年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高能所宇宙线室(现在的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当时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在二楼的一间大办公室办公,何泽慧先生在天体楼二楼也有一间办公室。我记得无论是和年纪大的老师还是和年轻同事的谈话中,大家都以很尊敬的语气提到一个称呼,“何先生”。时间久了,知道这是对我国杰出的女科学家何泽慧先生的尊称。虽然在以前我也知道一些钱三强先生、何泽慧先生的故事,了解一些他们在核物理研究、“两弹一星”研究中的巨大贡献,但能和崇敬的老科学家一起工作,还是令我十分激动,也激起我亲近何先生的愿望。

  何先生身材不高,衣着十分朴素,和蔼的脸庞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笑声中充满着率直和天真。每每在走廊中看见我,何先生总是笑咪咪的问我:最近忙吗?当我简单介绍几句,何先生也总是笑眯眯的说:不打扰你了,你去忙吧。有时我也去她办公室打扰一下,去求证书上介绍钱先生和她故事的一些细节,请她介绍一些当年的情景,何先生总是满足我的要求,我也从他们的身上、从他们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领悟了很多。

  我记得有一次,在走廊上跟何先生闲聊说起我在儿童时期看到彗星的故事,何先生说她和钱先生当时在干校,也看到了这颗彗星。过了几天,何先生抱着几本天文学年历和一叠记录纸到办公室找我,天文学年历上记录着这颗彗星的数据(贝内特彗星,1970年3月20日到达近日点,可以在黎明前的东偏北天空看到,是20世纪最美丽的彗星之一,我家因为父亲的缘故被下放到农村,我晚上拉肚子去厕所时看到的), 那叠记录纸上是钱先生跟何先生当时的观测数据。何先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当时他们的观测设备,一个自己做的三脚架,一个初中老师上课用的量角器,还画了草图,何先生还向我介绍了如何确定观测纬度、观测时间,如何确定彗星的方向,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是他们的数据跟天文学年历的比较。这件事对我的震动非常之大,让我想了很多: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即便是使用最简陋的仪器,他们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仰和学习。同时我也深深体会了李惕碚院士的一句话:创新型人才对环境是没有苛求的。

  何先生做人非常的低调,她经常自称“小女子”。问起她去德国留学为什么学军工,何先生总会说:我就是想造枪、造炮,打日本鬼子。就是这位“小女子”,打破了德国军工不招收女博士的惯例,还是这位“小女子”,敢夜里一个人在实验室“偷偷”测量真实枪炮的弹道数据,成为德国军工的第一位女博士。在当年这么平凡的一位“小女子”,就明白每个人对民族的责任,把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追求当中。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意思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不因为它有高楼大厦,而是因为它有大师。如果我们妄论一下大师,我想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在于其要求,而在于其追求;不在于其索取,而在于其奉献;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学识和精神。在我心里,何泽慧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师。

  宋黎明

  粒子天体物理中心

 
©201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本页面由高能所所办公室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