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2月1日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文裕。
★ 1978年9月1日
高能所恢复研究生招生,录取首批研究生。
★ 1982年12月17日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质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引出能量为10兆电子伏的质子束流,脉冲流强达到14mA。
★ 1984年10月7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为工程奠基。
★ 1985年1月11日
中国科学院批准高能所试行博士后研究制度。
★ 1988年10月16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 1988年10月24日
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并慰问参加工程建设的代表。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讲话。
★ 1991年8月13日
成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方守贤任主任。
★ 1993年5月26日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地产生红外受激辐射。它在亚洲地区近十台红外谱区FEL装置中第一个产生激光信号。
★ 1998年10月9日
撤销电子直线室、储存环室、自动控制室,组建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
2001年4月
高能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
★
2001年4月
高能所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制的神舟二号空间X射线探测器在留轨舱内成功运行70天,获得一批重要观测结果,并成功观测到宇宙γ射线暴和特大耀斑,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突破。
★
2001年8月17日
撤销物理一室、物理二室、宇宙线室,将物理一室和物理二室的一部分组成实验物理中心,将物理二室的另一部分和宇宙线室组成非加速器物理研究中心。
★
2002年6月14日
非加速器物理研究中心改称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
2003年3月12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项目,工程总投资估算为人民币6.4亿元,项目建设期5年。
★
2004年11月19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第一阶段性任务完成,电子直线加速器完成设备安装并调试出束。
★
2006年2月5日
撤销原同步辐射室、核分析室、自由电子激光室,成立多学科研究中心。
★
2006年12月25日
BEPCII正式开始为同步辐射用户提供实验束流,按计划实现了年底为同步辐射用户供束的目标,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
★
2007年2月13日
高能所与广东东莞市签署共建协议书,高能所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暨广东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的法人单位。
★
2007年10月13日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深圳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破土动工。
★
2007年11月
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设计与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X射线谱仪10月24日搭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11月28日,在环月轨道对设备实施首次开机获得成功,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