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科学成就  
  风雨历程  
  视频资料  
  传媒撷英  
  题词贺信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撷英  
  漫漫科研人生路 执著创新终有成(科学时报)  
          2010-07-20    作者:李喜喜     【关闭】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在其60多年的科研活动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世界第一台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自由电子激光、国际合作“前馈控制”、新型辐照应用加速器……曾先后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等。日前,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见证了新中国科技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科技界前辈。
  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了,但谢家麟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灵活、视野开阔,关心着国家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关心着年轻人的成长成才,迄今仍尽自己所能地带着两个博士研究生。
  今年年初,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谢家麟的自传——《没有终点的旅程》。书中饱含深情地描述了他师从名家刻苦求学、突破封锁报效祖国、历尽艰辛终成大业的传奇人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科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生动,有战士的坚毅,也有诗人的浪漫。记者对谢院士的采访,也就从《没有终点的旅程》谈起。
  动荡之中求学 幸运一试留美
  谢家麟的祖籍是天津市武清区。早年的谢家家境是很贫苦的,但因祖父有点文化,经过努力,成为小康之家。谢父因此能够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成毕业,但因没有什么社会关系,难以在天津立足做律师,于是像许多人一样去闯关东,远赴哈尔滨谋求发展了,因一件当时很轰动的大案辩护胜诉而一举成名,成为当地的名律师,逐渐成为当地的社会文化界的名流。1920年8月8日,谢家麟在哈尔滨出生了。
  1931年东北沦陷后,谢父因曾与李大钊诗词唱和,被日本人监视,不久就全家设法移居北平了。但因其他原因,谢家麟并没有在北京读书,而是随叔父先在乡下生活,后到湖北襄阳读初中,直到1934年才返回北京进入汇文中学。1938年谢家麟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也结束了谢家麟平静的燕大生活。燕大学生被日本人驱逐出校园,要求转入敌伪学校,因不愿意进入敌伪学校,谢家麟独自离家,经过辗转颠簸,来到了大后方成都。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谢家麟曾经选择了在四川乐山复校的武汉大学航空系读书,这个行动很说明谢家麟那一代青年强烈的爱国救国的心情。但后来谢家麟感到学校课程、条件不能满足他“航空救国”的愿望,又回到了已在成都复课的燕京大学物理系读书。抗战胜利后,谢家麟回到天津,为了继续完成自己多学本领科学救国的愿望,参加了一次留美考试,顺利通过了考试并得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
  谈起燕京大学那一段求学经历,谢家麟感慨地说:“1938年入校之初,我就见到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燕大校训,当时没有什么很深的认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对它的理解才深刻了起来,为人民、为人类服务,让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断完善、提高,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有的理想。我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是按着这几个字来描绘的。”
  学有所成回国 几经周折成行
  谢家麟1947年到美国留学,195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对于在美留学并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经历,他说,这首先得益于美国的教育制度,可以随意转学。一个大学生的奋斗目标,也许在他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允许转系、转科、转学对人才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谢家麟说,现在我们有的大学也允许转科转系了,这无疑对促进人才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好事。虽然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但个人兴趣和几年来在工厂工作的经历,都倾向于更接近实际应用的微波物理与技术,经一个同学指点,才知道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开的课程多偏向应用基础研究的微波物理和技术。而当时美国大学是可以随意转学的,经当时加州理工学院校长密立根教授(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推荐,我顺利转学到了斯坦福大学。
  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谢家麟早已归心似箭,作好准备,当即坐船回国,但船走到半途,美国的官员把谢家麟给扣留下来了,说当时美国有一条法规,凡是与美国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的科技留学生,美国政府有权不允许他们离开美国。交涉无果之后,谢家麟只好又回到美国。谢家麟说,幸运的是,当时为了回国,他还自费购买了一些准备回国用的科学仪器,在美国海关人员上船检查时,先后翻查了谢家麟的其他几个箱子,但没有检查装着仪器的箱子,否则查到了,就不会有在美国作研究的机会了。之后,谢家麟在奥里根大学教了一年书,然后应邀回到斯坦福大学微波与高能物理实验室工作。这时,芝加哥有一个麦卡瑞斯医学中心,他们想做一个加速电子的加速器用以治疗癌症。他们先找到美国西北大学的几位教授进行研制,但几经努力无功而返。后来他们又来到斯坦福大学求助,结果斯坦福大学推荐谢家麟到芝加哥负责此事。谢家麟说,来麦卡瑞斯医学中心前,他并不太了解工作的性质,但到那儿之后,了解了工作的具体要求,才体会到任务的复杂性。当时先进的治疗癌症的手段是使用高能X光,现在想改用电子了,这就产生了很多的新问题。比如人能耐受多少电子的照射,电子射到人体内怎样分布,如何避免与电子俱在的其他种类辐射的影响等等,不清楚的问题很多。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也在进行这项电子治癌装置的研究,于是无形中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年轻人的争强好胜,使谢家麟勇敢地承担起这个任务,边学边干,全力以赴了。虽然,芝加哥大学的研制队伍有政府支持,实力极强,但谢家麟并没有因此放弃退缩,而是很快招聘了几个年轻人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研制工程。在克服了许多困难、突破了许多技术难关后,谢家麟领导的团队终于在1955年领先于对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用高能电子治癌的加速器。
  好事成双,佳音频传。就在195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用高能电子治癌的加速器,并对患者临床使用后不久,谢家麟也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来信,要他在做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作出选择。谢家麟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尽早回国的决定,并于1955年7月回到了祖国。
  十年磨一剑 锋利非寻常
  回国后,谢家麟就想尽快利用自己所学的专长为国家做点事情。在是做低能加速器还是做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如何抉择?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科研人员短缺,器材难以进口,经费投入有限,建造一个在当时属于世界尖端科技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困难是非常多的。但为了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谢家麟还是迎难而上。当时许多研制设备和关键部件,不是受到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是被苏联老大哥以国家机密为由回绝出售,需求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迫使谢家麟和他的研究团队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道路。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研究,中间经历了“反右”、“整风”、“大跃进”、“反右倾”、“四清”等政治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终于在1964年成功建成了我国第一台30MeV可向高能量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辐射模拟试验和其他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1988年10月,谢家麟曾任技术负责人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实现了对撞,从此中国进入了能够进行高能物理试验研究的科技先进国家之列,该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谈及BEPC的研制过程、作用、影响,谢家麟动情地说,BEPC的顺利建成是党和政府,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决策和前后一贯的支持的结果,也是与国家各部门通力合作、国际交流的技术协作分不开的。SLAC的潘诺夫斯基教授以及李政道教授等人都对BEPC的研制成功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 BEPC的成功,使我们树立了有进行国际尖端大科学工程建设的能力的信心;证明了我们的理论和技术队伍,尽管以前缺少直接经验,但能很快地成长,创造出世界水平的成果,我们的工厂也能做出世界水平的部件。邓小平不愧是一代伟人,他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看到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源泉、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沃土,会促进我国高精尖制造业的发展、会有力地推动国际高科技的交流。BEPC的成功,使我国实验物理学家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子轻子质量、分支比R的测量等方面,取得了国际上高能物理界瞩目的重要成果,同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参与国际合作的人才,使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应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了实现,另外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精尖仪器制造业的水平。
  记者注意到,在谢家麟的研究经历中:1. 1953~1955年,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医用高能电子治癌的加速器;2. 1956~1964年,研制我国第一台30MeV可向高能量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3. 1980~1986年,研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4. 1987~1995年,研制北京自由电子激光;5. 1989~1991年,研制前馈控制;6. 2000年至今,研制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以上1、5、6项属于创新研究,2、3、4项属于填补国内空白,独立自主研制,主要是跟踪国际发展的大科学装置。对于自行在高科技领域“跟踪”研制的意义与作用,谢家麟曾在建国初期写过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感受:十年磨一剑,锋利不寻常。虽非干莫比,足以抑猖狂。谢家麟说,那首小诗是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写的。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科研队伍、科技实力也不断壮大提高。“原创”是科研的精髓,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关键。它与“跟踪”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建立鼓励“原创”的环境和机制。我们现在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应该少受一些急功近利的影响,去掉浮躁,多几分执著专注,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那么将来我们国家一定会有更多的领先世界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问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强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愿锦上添花 只为雪中送炭
  谈到为什么回国的问题,谢家麟说:“当时回国后,也有记者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说,留学期间学到了一点点本领,留在美国工作只是锦上添花,而回到祖国则是雪中送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这也是我至今的心态。”平凡的言辞中,显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令笔者感动。巧合的是,再过几天,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而这一天也是谢家麟88岁的生日,衷心祝愿谢老健康快乐,研制的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早日问世造福人类。
(转自《科学时报》,2008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