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中新社】大亚湾实验发现新中微子振荡 将助力反物质探索
2012-03-08  |  文章来源:中新社 孙自法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3号实验大厅。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美国领导和俄罗斯、捷克及中国香港与台湾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获得重大科研进展: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研究员8日下午在北京宣布上述信息后表示,利用中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寻找并精确测量到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将使科学家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有新的认识,为未来进行下一代中微子实验以探索研究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性即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开启道路和奠定科学基础。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共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3种类型,在目前已知的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占据1/4。中微子有一特性是飞行中可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被称为中微子振荡,原则上3种中微子之间相互振荡、两两组合,应有3种模式,其中2种曾称“太阳中微子之谜”和“大气中微子之谜”的模式都已被发现和实验证实,第三种振荡则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即其振荡几率为零)。
  中科院高能所科研人员2003年提出设想,利用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中科院高能所原所长陈和生院士认为,大亚湾实验发现的新中微子振荡,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精确的中微子振荡测量结果,它为未来中微子研究指明了方向。


  王贻芳介绍说,大亚湾实验发现了反应堆发出的反电子中微子消失现象,发现的新的中微子振荡,其振幅比预期要大得多,将使科学家能够很好地准备下一代物理实验,解决“中微子质量顺序”、“中微子振荡中是否有宇称和电荷反演破坏”等另两大科学问题。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高度评价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取得的重大发现,支持中微子后续实验装置建造和项目推进,并希望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进一步发展,成为下一代中国大型国际科学研究装置。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其2006年立项,2007年10月动工,2011年年中逐步完成探测器的建造与安装,同年8月开始近点取数、12月下旬开始远近点同时运行。整个实验建有总长3公里的隧道和3个地下实验大厅,3个实验大厅共放置8台中微子探测器,每台探测器高5米、直径5米、重110吨,均置于10米深的水池中。(完)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3-08/3729295.shtml

 

©201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本页面由高能所所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Email: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