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非晶Ni-P纳米颗粒晶化过程的研究

非晶Ni-P纳米颗粒晶化过程的研究

时间:2015年07月24日 点击数: 出处: 编辑:
  非晶Ni-P纳米颗粒在石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质优价廉的催化加氢脱硫和催化加氢脱氮催化剂原料。在加热过程中非晶Ni-P纳米颗粒会发生巨大的结构变化,发生从非晶向晶体的转变。虽然,非晶Ni-P纳米颗粒的晶化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当Ni-P纳米颗粒仍然表现为XRD非晶时,样品的微观结构变化尚不清楚。为此,北京科技大学孙冬柏教授课题组联合高能所的吴忠华研究员课题组,采用XRDHRTEMXAFS技术对非晶Ni-P纳米颗粒的晶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工作发表在CrystEngComm, 2014, 16, 9657 

  该课题组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B9A-衍射实验站4B7A-中能实验站分别进行了NiK边和PKXAFS实验。通过研究,该课题组提出制备得到的非晶Ni-P纳米颗粒,其初始的非晶结构并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一种以Ni为中心的类似FCC Ni结构的Ni-centers和以P为中心的类似TCP Ni3P结构的 P-centers的交联,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但却表现为XRD非晶。当对样品进行加热时,这一结构会向FCC NiTCP Ni3P结构转变。在250时,样品中已经形成了具有FCC NiTCP Ni3P晶体结构的原子团簇,并且这一原子团簇具有FCC Ni结构所具有的磁性能。但仅通过XRD结果是观察不到这一微观结构变化的。 

  此外,该课题组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表征非晶Ni-P纳米颗粒晶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即在PXAFS谱拟合结果中,采用P-Ni键长的标准偏差值对非晶Ni-P纳米颗粒晶化程度的进行量化。当∆R/RP-Ni键长)的标准偏差值高于3.27%时,样品表现为XRD非晶,当∆R/RP-Ni键长)的标准偏差值在0.55%~3.27%之间时,样品正在从非晶向晶体转变,而当∆R/RP-Ni键长)的标准偏差值低于0.55%时,样品已经完成从非晶向晶体的转变,表现为XRD晶体。 

   

  1  ∆R/R的标准偏差来表征Ni3P的晶化过程 

   该课题组的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样品从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的微观结构变化和进行程度的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发表文章: 

  Yuanyuan Tan, Dongbai Sun, Hongying Yu,* Bin Yang, Yu Gong, Shi Yan, Zhongjun Chen, Quan Caib and Zhonghua Wu*.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of Noncrystalline Ni-P Nanoparticles through XRD, HRTEM and XAFS, CrystEngComm, 2014, 16,9657-9668.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