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园地 > 粒子物理
《2012》,只不过是个软科幻
2011-09-07 |文章来源: 曹俊| 浏览次数:  |

  玛雅文明记载,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每一纪结束,地球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惨剧。2012年将是第五个“太阳纪”结束的时候,届时末日将会到来。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奏响这一灾难交响乐的是一种小小的粒子——中微子。

  在《2012》当中,灾难的起因被设定成太阳的爆发,大量的中微子射向地球,将地核像微波炉一样加热,于是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洪水将都市像玩具一样搅成碎片。

  2012年的太阳活动可能会比以往来得厉害,会给通讯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把《2012》当作软科幻看大概还能对付过去,当作硬科幻则漏洞百出,成为现实就更加不可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中微子不能被地核吸收。中微子无声无息,几乎可以不留痕迹地穿透所有的物质,也几乎不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不被任何物质吸收或偏转,可以从产生地以光速沿着直线毫无阻挡地飞出去。要吸收一个太阳发出的中微子,得用从地球到太阳那么厚的铅层。绝大部分中微子会穿过地球,扬长而去,只有极少数的中微子会被吸收。在《2012》中,假定太阳中微子突然发生了变异,变得不那么低调。当然,这种变异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一个科幻假想。

  第二,地核与中微子都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地核里也没有什么处于高能级的核素,能被中微子触发,释放出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能量。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说,能量来源于被吸收的中微子本身。太阳的能量主要以光波的形式发出,太阳中微子只带走2%的能量。即使中微子发生了变异,全部被地球吸收,其能量也不足以毁灭地球。要是中微子能把地球像微波炉一样烤热,地表早就被阳光烤焦了。

  ■链接

  为什么要探测中微子

  根据大爆炸理论和粒子物理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宇宙诞生之初,能量转化为同样多的正物质与反物质,这两种物质相遇会发生剧烈爆炸,转化为能量,并归于湮灭。可是目前宇宙中的天体均为正物质,没有发现反物质天体,也没有观测到正反物质相遇时发生的猛烈爆炸。人们推测是正反物质衰变率的微小差别,使正物质多于反物质。

  实验中就是去探测粒子的CP破坏现象。CP破坏程度越大,正物质衰变率与反物质衰变率相差越大。在基本粒子的夸克部分首先观察到了CP破坏现象,但上千名科学家经过10年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测量结果与宇宙中物质的实际结果差了100亿倍,破坏程度远不足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正物质存在。中微子振荡现象的发现为解开正反物质之谜带来了新的希望。(文·曹俊)

  (科技日报 2011年8月31日第7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 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