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1周年纪念日,10月17日粒子天体物理党总支与财资处党支部联合组织广大党员到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内的“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学习。
“两弹一星”纪念馆是在怀柔导弹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的,现场除了纪念馆外,还展出了很多当年导弹研制和试验的场地和设备。现场有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工作过的单位荣誉碑,高能物理研究所因所内多名老科学家曾经参加过此项工作也位列其中。党员同志们纷纷在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荣誉碑前合影留念。纪念馆为每一位“两弹一星”研制的元勋专门设立了纪念碑,讲解员向观众逐一介绍了每一位元勋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光辉贡献。
早在1958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做出战略判断,中国必须拥有导弹和核武器。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勇担重任,组建了多个攻坚团队,在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大背景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行研制的平台和设备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苏联设备的性能水平。仅用五年的时间,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使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除了原子弹的研究取得震惊世界的成果,导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也迅速推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邓小平同志曾评价:正是因为中国有了氢弹、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中国才从普通的大国变成了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断掀起各种风浪,给中国与西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科学家只有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填补空白,才能达到世界领先的目标。
回顾“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正是中华民族快速蜕变成长的历史。除了位列功勋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很多无法具名的普通科研人员默默的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力量,才成就了这项伟大的事业。青山埋忠骨,功勋耀神州。洗尽百年耻,泽被遗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