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所首页  |  高能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报告  
  从引力波到伽玛暴——黑洞到底是什么?  
  2016-05-06 | 文章来源: | 浏览次数:  
 
 
 
 

  最近国际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分布了震惊世界的科学突破的新闻:爱因斯坦100年前所预言的引力波终于被直接探测到了!这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有人说是最近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如果说LIGO项目团队和科学界对于人类迟早会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并不会感到意外的话,真正完全出乎学者们预料之外的则是LIGO发现的引力波来自于以前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否存在的3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的并合。而完全令我本人意外的则是美国的一个伽玛射线天文卫星宣布可能探测到了来自这个引力波事件的伽玛射线爆发,但是我们几年前曾经在一篇学术论文里面预言过这种黑洞的并合只能产生引力波而不会产生伽玛射线暴。  

  报告人简介张双南,1984获清华大学学士,1989年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1989年至1992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1992年起,曾先后任美国太空总署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及大学空间研究协会高级科学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Huntsville校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2009年清华大学特聘教授。2004-2009兼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空间探测学科)200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9年获意大利Ferrara大学哥白尼科学家奖并讲学一个月。2009年至今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和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脉冲星,黑洞X射线双星,中子星X射线双星,伽玛暴和超新星爆发活动星系核,宇宙学,广义相对论、高能辐射机制、空间天文仪器和方法。    

  主要工作与获得的成果: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发现了一批黑洞双星系统,包括银河系内第二个微类星体GRO J1655-40;提出的黑洞自转测量方法已经成为黑洞天体物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得到;提出并应用了使用超新星Ia标定伽玛暴作为宇宙学标准烛光的标定方法;解决了黑洞形成理论的冻结星疑难、预言了双黑洞并合只能产生引力波而不会产生可观测到的电磁波辐射信号(被最近LIGOGW150914事件所证实);提出了测量恒星级质量黑洞的质量的新方法;提出了脉冲星计时红噪声的磁场演化模型并且被观测结果所证实;提出了利用星系取向的探测星系团暗物质分布以及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性质的新方法。共发表SCI/审稿文章约200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各一篇,总引用约6000次,H-因子为40。在空间天文实验方面,提出并发展了地球掩食成像方法;提出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能够克服编码板成像的衍射极限的新成像方法;提出了X射线时变和偏振(XTP)卫星的望远镜阵列的概念和初步方案;担任中国空间实验室伽玛暴偏振仪器(POLAR)首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首席、多波段伽玛暴卫星(SVOM)副首席、以及规划中的XTP卫星和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首席。 

  那么引力波是怎么产生的?伽玛射线暴是什么?黑洞到底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计划里面的“黑洞探针”计划期待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该计划的伽玛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POLAR将于20169月搭载中国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发射运行,我国第一个专用空间天文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将于201611月发射升空,这将标志着我国将能够通过在太空中对伽玛射线暴和黑洞的探测开始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 

 
     
©201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版权所有
本页面由高能所所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Email: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