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menu
首页 实验概况 组织管理 科学背景 科学意义 合作交流 科学成果 科普宣传 传媒扫描 大事记 工程图册
传媒扫描
【川观新闻】二十大时光丨4410米山上“望宇问天”,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里他们向光而行
日期:2022-10-24来源:
打印字号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十月的海子山,荒原之上,方圆1.36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千多个“土堆”均匀排列,蔚为壮观。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雄骑着电瓶车,在“土堆”之间穿梭。这些“土堆”还有另一个名字:缪子探测器。左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探测器进行运行维护和标定校准。

  这是位于甘孜州稻城县的全球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宇宙线观测站——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又称“拉索”)——的探测阵列之一。10月16日,在海拔4410米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上,左雄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听到这里,左雄既高兴又激动:“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

  振奋人心 

  高原上又传好消息 

  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高能粒子流的总称。它们是“宇宙信使”,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太阳活动及地球空间环境等重要科学信息。

  和左雄一样感到高兴的,还有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负责人陈明君。他所负责的探测器,在“土堆”正中央7.8万平方米的“房间”里,蓄有净水35万吨,共有3120个探测器单元,主要探测的是银河系内外甚高能伽马射线源。

 

  科研人员划船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内开展工作。(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就在不久前,陈明君和团队刚刚品尝到了一次“胜利的果实”——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爆发探索者和慧眼卫星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了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在这一过程中,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艰苦付出之后,终于得到了‘奖赏’。”陈明君感叹。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加倍的喜悦。

  左雄回忆,2014年探测器样机的成功试制,曾经打破了他对未来方向的迷茫与困惑。如今,看到了成果、受到了激励,“更有信心和动力,把研究做好了。”

  攻坚克难 

  不断挑战新高度 

  研究成果得来不易。比如,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探测的是“最微弱的光”,它的稳定运行,需要极其严苛的条件。

  10月21日,陈明君和同事穿上洁净服、戴上脚套,划船进入水汽升腾、伸手不见五指的池中,准备检查电子学箱内的通道。有时,他们还需要用“钩子”把探测器部件从水里捞上来,重一些的部件,要四个人才能完成。

  半天下来,手脚冰凉、呼吸困难都是常事。高原缺氧、气候恶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建设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我有幸加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建设和研究中,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更要攻坚克难,把问题解决。”陈明君表示,正是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从项目立项的早期走到了今天。

  从1954年开始,我国科研人员就正式开启了对宇宙线的研究。左雄还记得,读研究生时,经常读到国外取得的突破,如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领域的突破,主角成为了中国人。

  “我们能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地面宇宙线探测站,占据这类实验研究领域的制高点,离不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对大科学装置的大力建设。”左雄感慨。

  目前,针对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观测到的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正在全力开展。

  高原之上,稻城县风光旖旎,科研工作的吸引力远比风景更壮阔。未来,“追光者”们的脚步不会停歇:接下来的两周,陈明君将继续探测器的例常巡检工作;左雄也计划在海子山停留两个月左右。到那时,海子山将迎来凛冽的冬季,但研究热情,还将澎湃。

原地址:https://cbgc.scol.com.cn/news/3790064?from=androidapp&app_id=cbgc&subject_type=5&subject_id=1585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