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纪念文章

“䇹政之树”长青 “格物之道”常新——怀念我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

发布日期:2024-08-13


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先生去世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使我深感震惊。

当时我正在兰州大学研学校创项目,忽然看到这个消息,震惊之后就是惋惜。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就是为参加“䇹政基金”准备的。通过这个项目的准备,使我对李政道先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时此刻,我暂且放下研究,将平时收集他的点滴故事写一篇文章,以表示对李政道先生的怀念。

李政道出生于上海,1946年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生致力于物理学理论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八大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在取得物理学最高学术奖的同时,李政道先生没有忘记培养他的祖国,利用在国外的优势,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型科研项目建设、创设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少年班、中国博士后制度、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李政道奖学金、䇹政基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与诺贝尔奖齐名的贡献。李政道一生是探寻物之道的一生,是爱国爱家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用他生前一首诗《物之道》来表达:“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在李政道的一生中与甘肃有深厚的渊源,这得从他和秦惠说䇹起。

李政道与秦惠

1946年秋,20岁的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时,他暗下决心,不在学术上取得大成就,不会过早地搞恋爱、结婚。一次应朋友的邀请,李政道开车和朋友到火车站接一个叫南希·凌的客人。接到客人后,李政道发现,除了南希·凌外,一同到达的还有一位身材苗条,端庄秀丽,十分妩媚漂亮中国女生。这时李政道心里不觉一动,感觉“触电”了,这个人就是秦惠䇹。

秦惠䇹原籍甘肃天水,先移居江苏无锡,后又迁居上海。秦惠䇹在上海读读高三时,听说天主教堂的牧师在选择优秀人才赴美国留学。秦惠䇹自由聪明好学,热爱自由,认为女生应该和男生一样在科学技术方面能创造出成绩,便去找这位牧师要求去美国留学。她的要求得到了牧师的首肯,19477月,秦惠䇹搭乘轮船赴美留学。这也许是所谓的缘分,这次她和同学南希·凌一同到芝加哥旅游就遇上李政道,成为她人生旅途上结伴而行的那一半。

秦惠䇹的出现,使李政道改变了原定的不谈恋爱计划,经过一番追求和交往,秦惠䇹认为李政道就是她要选择的“白马王子”。1950年秦惠䇹从圣玛丽学院毕业,他们就走进了幸福恩爱的婚姻殿堂,开始了人生旅途。为了让李政道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秦惠䇹决定放弃自己攻读硕士学位的计划,19519月,李政道和秦惠䇹到了著名学府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此开始了通向诺贝尔奖的科研之路。李政道先生与秦惠䇹的姻缘成为李政道先生对甘肃关心和支持的基础。

李政道与甘肃情结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复苏,李政道开始实现他梦寐以求的报国理想。从1972年到现在,李政道回国50次,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市,为祖国高端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出谋划策。当然,甘肃作为秦惠䇹的祖籍,是李政道夫妇常常眷恋之地。

位于兰州市黄河铁桥北的白塔山公园绿树成荫,在白塔后面有4株云杉排列整齐,笔直挺拔,郁郁葱葱。这是李政道先生与夫人秦惠箬1990年回国在甘肃讲学和考察时种下的长青树。这四颗树代表了他们对祖国的怀念、对家乡的思恋、对兰州的期望。兰州市人民政府在树前的碑文记录道:“李政道教授与夫人秦惠箬在此栽云杉4株,并祝愿兰州市成为科学绿洲。”经过几十年奋斗,如今的兰州,在绿色转型发展中不断加大科技的创新,兰州新区、开发区、科学城一个个包含科学含量的区域诞生,让这个城市显出了无比独特的魅力。加上综合性公园镶嵌在各个科技园区中间,滔滔黄河绿柳依依,尽情绽放着“山水相依,科艺相融,园林相连”的绿色画卷。

20008月李政道先生应邀回到甘肃考察和讲学,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孙英会见了李政道先生一行,并就甘肃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这次李政道先受聘为甘肃的首席科学顾问,为甘肃发展提出了权威的建议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政道说,甘肃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甘肃的发展是有前途的。李政道先生还在甘肃设立“李政道奖学基金”,主要用于奖励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学中成绩突出、具有优秀发明创造、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设立李政道奖学金的决定》(甘政发[2000]63号)文件,落实了李政道先生这项有意义的决定。在兰州大学李政道先生考察了“䇹政基金”落实情况和进行了讲座,并受聘为兰州大学名誉教授,为兰州大学迈向国际一流大学提出了具有国际眼光的建设性意见。

200210月李政道先生来到甘肃进行考察,14日在兰州市李政道先生为获的2001年度、2002年度奖学金的10名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到目前共有200人获得奖学金。

李政道先生不忘秦惠箬的故乡天水,一次在天水师专给教师进行了一场物理科学实验和科技前沿的授课。他立足于国内实情,从物理现象引导到基本原理,从国际理学基础教学讲到物理发展的前沿;从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故事说开,抛砖引玉,重点介绍和强调了物理教育要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不要认为一说实验,说没有实验仪器;有好多实验仪器教师可以自制,是可以就地取材的,用好现有仪器设备就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物理理论的科学性意识,深受参加听讲的教师好评。

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给李政道先生科学研究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创意。李政道先生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延伸。他把甘肃的伏羲文化、敦煌文化、胡杨等文化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上得到完美的应用。19905月,为了将我国文化艺术展现在将要举行的“TeV 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李政道先生邀请著名艺术设计家常沙娜教授作画。常沙娜教授在领会李政道先生的创意构思基础上,以她擅长的敦煌壁画艺术的色彩、风格和平面设计语言创作了《雷神引高能》主题画,以不见“雷神”之形,却以别出心裁的艺术语言形式描绘出“雷神”,受到国内外科学家们的好评19975月在“物质探索国际研讨会”上,以敦煌飞天的色彩笔意创作出一幅富有情感的双手托出浩瀚星河的宇宙空间,表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创天》主题画,可谓“妙手托出新世纪,意境创天万物生”,被人们称为是一幅杰出的科学主题作品,可见甘肃的文化对李政道先生的影响有多深厚。

李政道与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作为“䇹政基金”之一的重点大学格外受李政道先生的关注和支持。政基金”即“秦惠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是为纪念李政道的夫人秦惠女士,由李政道及其子女、亲属和朋友于1997年捐赠建立的,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本科生见习科学研究。目的是支持选定大学的优秀本科学生了解和获得基础研究领域研究工作的训练和经验,使他们较早与活跃的科学家每天接触,扩展他们日后的眼界,被选中的学生命名为“政学者”。

李政道先生每次到甘肃考察都要到兰州大学指导工作和讲学。200210月,李政道先生专程到兰州为李政道奖学金、“䇹政学者”进行了颁奖,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再攀高峰。李政道做了专题讲座,在现场李政道先生很幽默回答学生的提问: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在兰州大学设立“政基金”这个提问时,李先生很直爽:在兰州大学设立“政基金”,首先,是为了纪念我的夫人秦惠䇹女士,她是甘肃天水人;第二,兰州位于全国中心,是炎黄文化的发源地,而兰大又是兰州最好的大学;最后,代表了我对你们深厚的冀望。他的回答带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充分体现他的深厚家乡之情。

有学生问:我们能获得诺贝尔奖?李先生答道:诺贝尔奖是由瑞典设立的,它有一定的标准,就是对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因此,最好的不一定获诺贝尔奖,而且很多东西你做了之后并不知道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可能若干年后人们才发现它的价值。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不是今年明年就可以完成的,划时代的事情要靠你们,你们青年人是最有希望的。

有学生问:“政基金”的设立为什么要从理工科扩展到文科?李先生从拓展科研的思维和交叉学科前沿趋势回答了这个问题:“政基金”的设立是鼓励本科生研究交叉学科,世界是综合型的,博学的人很少,研究交叉学科的人也很少,而科学对21世纪是很重要的,“政基金”鼓励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学习文史;也鼓励学习文史的同学也可以参加理工科的学习,真正做学问的人要多关注一些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当然,学问不能靠几个星期完成,只要有这个态度和精神就很好。

李政道先生的回答句句发自肺腑,表达了对祖国的期望、对家乡的热爱、对青年学生的希望和鞭策。“政基金”从第一年选拔的10个项目名额到现在全校范围内的45个项目名额,覆盖了很多学科体系26年来培养了者4496名“䇹政学者”,仅为兰州大学培养近千名“䇹政学者”。

巨星堕落,精神永存。李政道走了,但“格物之道”将成为人类进行未来新的探索不朽之道,向伏羲故里的图滕,向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故事,将对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不断的启发;他为国际国内培养大批高端理工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李政道奖学金、“䇹政基金”就像原子物理的粒子一样,不断激发青年的灵魂,使一代一代青年产生裂变和聚变,让一代代华夏学子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上不懈努力,去突破一个个科学的顶峰,为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祖国的大地上、在陇原的戈壁滩上,“䇹政”之树永远长青!

师诚谦,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子核物理基地班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 址 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

通信地址:兰州市160号信箱 邮政编码:730107

联系电话 18135128988

邮 箱 320220902351@lzu.edu.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