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高能所走过了35年的光辉历程。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几代科学家以及全所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下,高能所已初步形成粒子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技术研究、先进射线技术研究及应用三个优势学科领域,拥有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展开基础研究、开发与集成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成为对国内外高度开放的、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
35年来,高能所以基础研究为主线,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取得累累硕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国家二等奖以上13项,为振兴祖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国家奖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 省部级奖
特等奖
序号 |
获奖名称 |
成果名称 |
1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2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
一等奖
序号 |
获奖名称 |
成果名称 |
1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铂族元素丰度特征的研究 |
2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北京谱仪-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 |
3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EMC效应及有关物理问题 |
4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北京谱仪Ds物理的研究 |
5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ψ(2S)衰变及次生粲夸克偶数物理的实验研究 |
6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大面积高山乳胶室建成及超高能核作用 |
7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0MeV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 |
8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胶子球和四夸克态 |
9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松花江水系环境保护研究 |
10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北京3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 |
11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KFG-1型加速器辐射交联电缆生产线 |
12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若干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13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阿尔法磁谱仪(AMS)永磁体系统含反符合计数器初样 |
14 |
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优秀成果一等奖 |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读本)及其参考书 |
15 |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
卫星搭载微生物空间培养装置研制和飞行试验 |
16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完成的2-5GV能区的R值测量 |
17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慢正电子束流研究平台的研制和应用 |
二等奖
序号 |
获奖名称 |
成果名称 |
1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正反夸克对产生模型与核力中程机制的研究 |
2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J/ψ粒子共振参数的精确测量 |
3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量子对称性与量子群 |
4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量子色动力学中的非微扰效应和强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
5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π介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
6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48Ca双b衰变的实验研究 |
7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高能碰撞过程中的统计与几何性质 |
8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重味物理与CP破坏的研究 |
9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
原子核双β衰变和轻子数不守恒 |
10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能快电子学通用NIM基本系列 |
11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0MeV
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与低能腔束流输运系统的理论研究 |
12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超核结构和L-N相互作用 |
13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空间硬X射线望远镜和蟹状星云脉冲星观测 |
14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量子色动力学和强子波函数 |
15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湘江谷地与吐鲁番盆地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
16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关于代的问题的大统一理论研究 |
17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无色磁单极和双子解及其与费米子的相互作用 |
18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2GeV增强器高频加速站高电平系统 |
19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正电子断层照像机 |
20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型平面m子探测器研制 |
21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五兆瓦脉冲高频功率源与高频控制系统 |
22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子活化分析在环境科学、地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23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24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HE新型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及临床应用研究 |
25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推广的Levinson定理 |
26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宇宙线超高能作用研究、作用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程序系统 |
27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等梯度加速管 |
28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位错在裂纹顶端范性区中的分布及其象力的研究 |
29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油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
30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塑料流光管性能研究,批量研制及ALEPH 谬探测器 |
31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实验束的研制 |
32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6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 |
33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快中子治癌研究装置及应用研究 |
34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气球微重力系统 |
35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同步辐射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率计装置及其应用 |
36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建成高山乳胶室,找到一个大横动量的超高能事例 |
37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提高醋酸纤维固体径迹探测器的灵敏度 |
38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小型计算机DJS-130及中型计算机DJS-8CAMAC在线系统 |
39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城市地区土壤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研究 |
40 |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
250KeV预注入器试验装置 |
41 |
四机部二等奖 |
DJS-8机ALGOL60语言编译系统 |
4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
妊娠期微量元素动态观察与胎儿发育研究 |
43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新安全连锁系统 |
44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XAFS实验装置及其应用 |
45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神舟2空间X射线探测器及其观测 |
46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40万立方米高空气球 |
47 |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北京同步辐射辐射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与实验站建设及应用 |
48 |
省部级专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