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第一条国际高速计算机联网专线于九十年代初在高能所开通的,随后高能所推出第一个WEB网站和第一个网页(高能所网页)。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让国内上千名科学家通过高能所专线连通Internet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使我国科学界成为国内最早的互联网用户。
1991年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会谈正式提出建立一条从北京高能所到位于美国加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速率的计算机联网专线,以便北京接通Internet。当时高能所使用X.25协议由北京电信局CNPAC网可以接通4.8K的通道,经中美两国技术人员的决策,高能所向思科公司订购了Cisco3000系列的路由器,并租用AT&T公司的64K卫星专线直通美国。经过18个月的反复调试,1993年3月2日线路畅通,1994年4月正式运行TCP/IP协议,实现Internet 全线开通。
64K国际专线图:国际通信租用卫星,同时分别用光缆和电话线连到高能所计算中心。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表的《中国Internet发展年表》上写道:“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这根专线在1994年4月中国正式连入Internet后,也实现了Internet的全线连通。”
1993年5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高能所计算中心添加了15条电话线,向千余位国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提供电子邮件的通讯手段。这些科学家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互联网的网络用户,并对以后我国大规模的网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金委提供的千余名项目负责人的部分名单,计算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用户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