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2010年
世界最大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中国参与贡献(新华社)
文章来源:新华社 胡浩  2010-03-31
】 【】 【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胡浩)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30日实施总能量达7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束流对撞成功,意味着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方面又迈进重要一步。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介绍,中国在这项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对撞是大型强子对撞机迄今为止实施的最高能级的质子流对撞试验,完成对撞将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报说,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对撞机内实现极高能级的粒子对撞,模拟出与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状态类似的环境,从而对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展开深入研究。 
  LHC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的环形隧道内,隧道总长约27公里,隧道内安放了四个探测器,即紧凑缪子线圈(CMS)、超环面仪器(ATLAS)、底夸克探测器(LHCb)和大型离子对撞机(ALICE)。中国参与了所有四个探测器的建造和实验。 
  作为CMS实验项目中国组的负责人,陈和生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北京大学组成的CMS中国组成功地建造了三分之一的端部缪子探测器阴极条室和阻性板室,并参与拟定了CMS技术设计报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向CMS 提供了核心探测材料——用于电磁量能器的5000余根自主研制的钨酸铅(PWO)闪烁晶体。中国科技大学参与了电磁量能器的研制。 
  同时,CMS中国合作组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立了CMS实验远程控制中心,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国费米实验室一起轮班承担CMS实验的一部分实时控制工作。 
  ATLAS实验项目中国组负责人金山研究员介绍,ATLAS中国组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四个单位。对ATLAS实验的缪子探测器和电磁量能器的设计和建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CMS和ATLAS两个实验的物理目标是寻找黑格斯、额外维度和占宇宙组成部分约96%的神秘的暗物质。 
  据介绍,四个探测器中,ATLAS体积最大,直径22米,高46米,几乎相当于半个巴黎圣母院。CMS大小只有ATLAS的六分之一,但重量是ATLAS的1.8倍,约4吨。它使用的铁比埃菲尔铁塔还多。它采用圆柱形超导电缆线圈,可产生4万高斯的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10万倍。 
  目前,CMS和ATLAS实验的中国科学家正积极参与探测器日常运行值班和复杂的模拟数据分析,为用即将获取的实验数据发现包括黑格斯在内的新粒子和新物理做准备。 
  陈和生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计算中心还建立了LHC数据分析的网格平台,加入全球LHC的实验数据分析网格,可以为中国物理学家和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提供一个连接全球的全功能网格计算环境。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建设。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