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2013年
【中国科学报】年龄红利带来强劲战斗力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文静  2013-05-14
】 【】 【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5/272925.shtm 

   

  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团队部分成员

  在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有一支年轻的研究团队。在这里,他们依托高能所宽松的学术氛围和灵活的考核机制,不单纯以论文为考评指标,不以学术背景分高低——

  ■本报实习生 张文静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大院里,有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小楼。小楼的入口处铁门紧锁,工作人员需要刷卡进入,并换上干净的拖鞋或鞋套。这个看似有点“神秘”的小楼,是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的实验室。

  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成立10年以来,秉承高能所学术严谨,评价体系多样化,同时注重青年科研骨干培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讲实干、重实效的中心文化和较为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如今,身处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高能所,这支科研团队正成为技术转移转化的排头兵,欲打开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大门。

  年轻而又不失稳重,是这支团队给人的第一感觉。无论是海归博士还是本土博士,在高能所核技术研究中心都享受到了一视同仁的待遇,在各自技术专长的领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不同学术背景一视同仁

  2009年,刘宇来到了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放射性探针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回国前,他相继在日本、美国和瑞士进行过科研工作。

  比较国内外的科研氛围,国内的科研人员除了本身的科研工作,还需要应付各种繁杂的流程。不过刘宇认为高能所具有宽松的科研环境,回国工作没有让他感到不适应。

  大科学工程装置的建设、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性长等特点,因而在高能所形成了一种“不急功近利”的科研态度,而恰恰是这种“耐得住寂寞”的“高能所文化”使得中心的新成果不断涌现。“我们研究中心研制出来的核影像设备,有些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重要的是这些仪器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服务于社会。”

  虽然没有海外的学习研究背景,乳腺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李琳,如今已经成长为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的科研骨干。她所在的以“80后”为中坚力量的项目团队已完成两台设备的开发,目前分别在北京和天津的两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有望顺利实现产业化,服务于人民健康。

  在采访中,不同研究背景的研究人员,却都憧憬着相同的研究前景,那就是希望能为国产的科研仪器闯出自己的路。 “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即使微薄,这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满足。”刘宇告诉记者。

  不以论文为考评指标

  乳腺PET项目从获得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一直到项目顺利结题、取得注册检验报告,在项目开展的近8年时间里,项目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开发任务当中,大多“忽视”了论文的发表。

  “项目后期,为了让乳腺PET设备顺利在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我们不仅要与医院进行联系,做好技术支持,还要在试验过程中与临床医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就占用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李琳告诉记者。

  不发文章,甚至做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却没有让项目成员在所里和中心的绩效考评中处于劣势,高能所副所长、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魏龙道出了原因:“无论高能所还是中心的考核并不是以论文或专利数量等量化指标作为唯一标准。”

  在一般的研究所里,每到年终考评的时候,最让科研人员头疼的事情莫过于论文或课题数量不达标了。但是,对于高能所的研究人员来说,这却并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如果科研人员从事挑战性高、成果显现较慢的研究,或者面向应用领域的研发,那么他们的考核将采取另外的形式,比如定期的进展汇报或者未来潜在收益的评估。

  如今,乳腺PET临床试验工作已经完成过半,项目团队的工作也得到了所领导的认可。

  提拔年轻学者毫不犹豫

  灵活的考评体系使高能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减轻了硬性指标的束缚,但这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压力。中心研发出的设备最终是要付诸使用的,实际应用的迫切需求与产品质量的严苛标准使中心的科研人员时刻绷紧着神经,不敢松懈。

  办公室里摆放的电视,方便大家随时发表在科研工作中产生的想法;周末加班是常有的事,任务紧张时甚至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才能下班。

  面对着繁重而艰巨的科研任务,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也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重视。

  “在中心的工作中,人才是第一位的。”连续几年在给所里汇报工作时,魏龙都会提及,“年龄红利给我们带来的是强劲的战斗力。”

  “为什么能够会聚这么多年轻人?主要原因是高能所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上升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在国外有着长期研究经历的刘宇坦言,“在国外做研究经济情况会好很多,但是做到一定程度上升的空间就比较狭窄了。”

  正是由于高能所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由初建时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多人。其中,30~40岁的科研人员成了中心研究队伍的绝对主力,不少“80后”成员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刚刚进行的人事任命中,研究人员魏存峰当选为中心副主任,而他也成为了整个高能所最年轻的副主任。在未来的10年里,他们仍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将继续保持最强劲的战斗力,活跃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前线。

  《中国科学报》 (2013-05-14 第6版 研发)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