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2020年
【人民政协报】加强培养基础研究青年人才
文章来源:张新民  2020-08-12
】 【】 【

  在去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项中,1950年以前,与大型科学装置有关的仅有一项;而在1970年以后,则上升为40%。到1990年以后,这个比例更是高达48%。例如,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LIGO引力波探测实验,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发现“上帝粒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所以,通过大型科学装置开展研究,已成为实现基础科学前沿重大突破的重要手段。

  以大装置为主的基础研究需要特殊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国家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目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依然存在着青年人才尤其是本土培养的青年人才留不住、待不长等现象。大量本土青年人才纷纷去国外进一步深造(如博士后等)或从科研院所流向企业,这对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原始创新的产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建议如下:

  以大装置为主的基础研究项目周期长、出文章难,基于目前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这些青年人才的科研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晋级、评奖机会少。建议在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加对阶段性成果的重视。一般而言,大科学工程项目可分为三个阶段:1)物理思想的提出和预研直到项目的立项;2)工程建设阶段;3)基于建成的工程项目,运行,出成果。目前我们更多的重视第三阶段,而忽略前两个,特别是第一阶段。

  当前形式多样的人才计划客观上形成了很多“帽子工程”。这些“帽子”与经费、职称、评奖等紧密挂钩,事关青年人才的“功名利禄”,从而引发抢“帽子”。由于目前的人才计划多偏向于从国外的引进,造成本土培养的青年人才特别是博士毕业生浮躁心态,无法潜心从事继续在博士期间已开展的原创性强、周期长的研究方向。建议提高国内博士后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工资待遇。

  对在高原、深海、南极等恶劣条件下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提高待遇。

  建议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管理部门多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阿里计划”首席科学家)(2020-08-06期07版)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