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2021年
【上观新闻】95岁的李政道仍然牵挂中国的基础研究,86岁退休前还在发表研究论文
文章来源:黄海华  2021-10-12
】 【】 【

       

  “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衷心祝愿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发展,中国科学家做出更多国际一流的重要原创性成果。”2021年10月10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举办的“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研讨会,写下了几句勉励的话。

  从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到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仅仅用了13个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创下的这一得奖速度,至今未被打破。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奖。

  【泰勒一看他的解题思路,比自己的方法还要好】

  “李政道在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毕业文凭之前,从未取得过正式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文凭,当时算是‘三无人员’,所以一开始他只是芝加哥大学的试读生。”与李政道相知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在研讨会上回忆了诸多往事。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由于战乱,他一直在辗转求学。16岁时通过自学,他考上了当时在贵州办学的浙江大学,物理学家束星北为物理系一年级学生上自由讨论课,而李政道是唯一的学生。李政道后来回忆,他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就是来自束星北老师。 1972年,李政道首次回国时,第一个想见的老师就是束星北。

  日军侵入贵州后,李政道转学至西南联大物理系。时任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的吴大猷印象中,李政道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胖胖的孩子”,然而“他思维敏捷的程度大大异乎常人”。1946年秋,吴大猷推荐还是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怕别人不服气,吴大猷找到时任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我的叔父也认为李政道是合适的人选,他曾给李政道上过课,李政道在课堂上看《电磁学》,我叔父就跟李政道说,课堂讲授的内容没有《电磁学》深,可以不上他的课,年终考试及格就行。”叶铭汉院士说。

  进入芝加哥大学后,李政道有幸上了“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开设的量子力学课。一次,泰勒出了一道极其难的题目,结果李政道很快就做出来了。泰勒一看他的解题思路,比自己的方法还要好,对其大加赞赏,还把他的卷子拿给系里的教授们看。当年,这门量子力学课,李政道考了全班第一名。由于出色的学业成绩,他也顺利地转为了正式生。

  李政道师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其博士论文得到“有特殊见解和成就”的评价并获芝加哥大学校长奖。

  1956年,李政道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时年仅30岁,创下该校自1754年创建200余年来最年轻教授的纪录。

  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尽管“天赋异禀”,李政道同时以“勤奋”为名,他在86岁高龄时还在发表研究论文。他的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面多有建树,对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高能物理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某些方面讲,比他的诺奖工作还有意义”】

  “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CUSPEA)项目,从某些方面讲,比他的诺奖工作还有意义。”被李政道称为“忘年交”的中科院院士张杰在今天的研讨会上说。

  1972年,李政道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他时,希望他能帮助解决中国人才断层的问题。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奔走。

  1974年,李政道在接受毛主席接见时,提交了一份培养人才的建议书,建议选拔优秀青少年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这正是“少年班”的雏形。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

  1979年4月2日,李政道为来自全国100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000多名师生上了第一节课,此后两个多月的讲学引起国内强烈反响。1979年6月11日,李政道参加了由他促成的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率先开启了物理学领域的中外合作交流。

  目睹祖国面临人才断档的危机,李政道发起并亲自组织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从1979年到1989年,该项目培养了千余名青年科技人才。“在CUSPEA实施的十年中,粗略估计每年都用去了我约三分之一的精力。虽然这对我是很重的负担,但我觉得,以此来回报给我创造成长和发展机会的祖国母亲和老师是完全应该的。”李政道曾在《我和CUSPEA》中写道。

  1981年12月22日,邓小平在中国科学院提交的关于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报告上批示: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这一决策的背后,李政道的积极建议起了关键作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得以建成,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也从而跻身世界前列。

  1983年李政道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初步设想,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开始。“就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会徽都是李政道先生亲自设计的。”张杰说。

  李政道力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担任名誉顾问的他在该基金成立之初就提出,必须把权力交给科学家。

  1998年,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已故夫人秦惠?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

  【与上海之间的特别情缘】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已经建成,预计今年年底前后可以搬进去。”张杰透露。

  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他与上海之间也有着特别的情缘。1987年,李政道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2011年,李政道将其诺贝尔奖章、证书,以及收藏的研究手稿、通讯书信、书画作品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了上海交大,陈列于李政道图书馆。

  着眼于攻克21世纪最重要科学问题的李政道研究所,始于李政道的一封信。2014年,李政道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李政道研究所于2016年挂牌成立,吸引汇聚了来自16个国家的近百名科研人员。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是李政道特别推崇的杜甫诗句。直到86岁退休,李政道与“物理”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在退休前还在发表研究论文。如今,95岁高龄的他热爱生活、画笔不辍,还在这次研讨会上分享了他新近的“画作”。

(源自上观新闻2021年10月12日版 原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12938)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