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 2010年
纳米技术的发展需要哲学和伦理(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章来源:  2010-10-08
】 【】 【

  作者:赵宇亮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25 期特别策划 “ 学科交汇视野下的纳米伦理 ” 文章之一。

  纳米技术的标志性特征有三点:1.纳米尺寸:一般指0.1—100 纳米,但是有时候在一个维度上达到几百纳米甚至到微米的时候,而另一个维度上可能还是纳米结构,这也在纳米科技研究的范畴;2.原子,单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在单原子、单分子水平上操作物质,如制作纳米器件与纳米机器等;3.有新的性质和新的功能。

  纳米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纳米技术对人类现有技术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很大作用。比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纳米碳管)造一个直接从地球到月球的电梯。在纳米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没有材料能够完成这项工程,因为原有的材料比重太大,到不了月球它就会被自身的重量拉断了。正因为纳米技术具有很多新的应用,1998—2007年10年间,纳米科学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增长了500%,超过了任何其他科学领域。中国的国际SCI论文数量在2007年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占据第一位。当然,一方面我国研究人员多,另一方面我国还需要大力加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产品方面,中国已成为纳米材料的生产大国。纳米科技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用品、大型工业、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升发到哲学高度有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

  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是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只是推动人类生产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桥梁,是科学哲学与科学伦理学。科学家使用的语言是科技术语,它们大都抽象难懂,哲学伦理学家使用的语言可以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全面思考其对社会伦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将科学技术升发到哲学的高度,科学技术才能有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如在纳米科技的应用中,如何安全正确地使用非常重要。如何告诉公众和消费者正确安全使用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学家的责任。社会学家在唤起公众的意识方面,比自然科学家更有语言和理解的优势。

  纳米材料是各种纳米技术的重要基础。仅从纳米材料本身的应用来说,它的生物环境安全性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比如纳米碳管对皮肤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粘到皮肤不易洗掉;细胞是维持我们生命过程的最重要的单元平台,比细胞小得多的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后有什么影响?纳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副产品及纳米最后的废弃物都回归到自然,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大家都极为关注。

  我们正在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阐明这些问题,保障人类可以安全健康、科学地发展纳米科技。实际上,现阶段纳米材料的简单应用还不会产生一些实质性的伦理问题,将对社会伦理产生更大影响的是纳米科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在纳米尺度上制作各种功能的微型器件,如纳米机器人。举例来说,人们可以把纳米机器人注射进血管去捕捉对身体不利的分子或物质,这样将来心血管疾病就没有了,这对人类将是伟大的福音。诸如此类的技术才是纳米科技的真正威力。

  但是,如果有人在纳米机器人身上装上使坏的分子,注射进入血液,这就涉及伦理学的范畴。比如,纳米生物芯片对我们将来的生命、对生物系统的进化有什么影响?纳米技术会不会加剧社会的不均?纳米技术与机器人、基因工程、遗传结合起来会产生多大的效力,对社会有什么影响?西方社会有人担心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汇,人类是否会迎接一个有灵魂的微型机器的时代?科技发达国家是否在其他国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制造出肉眼看不见的纳米探测装备,并用于控制和支配不发达国家的各种信息和秘密,包括侵犯个人隐私,任意控制和损害个人的利益?这些的确需要哲学和伦理的思考。

  最大限度获利的同时把危害降到最小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发展纳米技术的理由,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在最大限度地开发新技术和获取利益的同时,怎样设法把危害降到最小。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建立管理体系。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年,事实上在国际化的生产链中,中国目前处于被发达国家剥削的最底层。由于关键技术掌控在别人手里,因此产品标准也掌控在别人手里,国际游戏规则由别人制定,国际市场的价格也是由别人说了算。中国要摆脱这种被剥削的地位,除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别无出路。

  因此,需要全面研究新兴科学技术对社会伦理和社会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从哲学的高度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