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2-12/23/content_555383.htm
本报深圳12月22日电 (黄米娜 记者刘传书)今天记者从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获悉,在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成果榜上有名。
中微子是一种极难被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共有3种类型。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称为中微子振荡。中微子的前两种振荡模式即“太阳中微子之谜”和“大气中微子之谜”已被实验证实,其发现者凭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奖,但第三种振荡则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
今年3月8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宣布了一个让世界粒子物理学界都倍感振奋的成果,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发现了电子反中微子的消失,这是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其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此测量结果的置信度为5.2西格玛。
《科学》杂志指出,数百名在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工作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模型的最后未知参数。该模型描述了中微子这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穿行时,如何从一种类型变形为另一种类型。这些结果显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其类型,并提示中微子物理有朝一日可能帮助研究人员解释,为什么宇宙含有如此多的物质及如此少的反物质。
该重要成果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科学》还认为,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就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2-12-23 01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