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杨茜报道】2005年,在法国生活16年,已获得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终身职务的高杰决定回到中国。除了随身行李,他把自己的研究资料装成箱,运回中国。近日,高杰就坐在被这些资料“包围”的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他从中国到法国,再回中国的故事。
最美年华在法国
1978年,刚读完高一的高杰就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那一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在清华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位后,高杰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师从谢家麟院士。
在一次陪同谢家麟接待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所长Prof. M. Davier时,高杰被这位法国科学家看中,他被邀请来法国继续深造。次年,高杰抵法,这一呆就是16年。
在法国的这些年,高杰的日子过得很简单,他每天就是实验室到图书馆,图书馆再到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希望有一天可以学有所成,回到中国,回馈培养自己成长的“家”。
高杰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成绩。1993年,他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直线加速器研究所授予终身研究人员职位。他研究创立的“完整的直线加速器(加速管)的解析理论及方法”被同行称为Gao theory。
高杰的学术成就得到了法国学界的认可,即使这样,高杰说,他仍时刻记着,自己是要回到中国的。
“我是幸运的,我回来了”
对于为什么选择回中国,他给记者讲起了他的一件往事。
那时,高杰还在清华念书。有一节体育课,老师带着他们跑步,他们从清华的后门出去,跑到了清华旁边的圆明园。当时的圆明园还不是什么旅游风景区,到处荒草丛生,透着荒凉。
高杰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进圆明园,这还是第一次。他跟着老师,看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听着老师讲八国联军侵华时,是如何一把火烧了园子,留下这满目疮痍。高杰当时被震撼了,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什么是国弱被人欺。
当时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富强尽力。在中国也好,在法国也罢,在高杰看来都只是实现他少年时那份报国情怀,所以,学成归国,在高杰的眼中,就是一件再理所应当不过的事。
这些年,人虽在法国,但高杰与中国的联系却从未断过。他常常看中国的新闻,了解中国的动态,也时常回到中国与中国的同行交流。高杰说:“我一直在时刻准备着,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回去”。
2005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请高杰回国任研究员。高杰觉得,回国的时候到了。于是,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临走前,朋友给高杰送行,高杰说:“我能看到他们给我送行时眼中的羡慕,他们也想念祖国,但种种原因他们暂时回不来,而我是幸运的,我回来了”。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高杰认为,人生像是一节蓄电池,年轻的时候不停用学习来给自己充电,但到某一时刻,或是某一阶段,蓄满的电池就是要释放能量,要把自己所学授予后来人,使科研事业得以绵延下去。
回到中国发展,在高杰看来,就是自己这节蓄满电的电池,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采访中,高杰屡次提及“责任”这个词,除了作为科研工作者推动研究项目向前的责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他还主动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
在高杰的推动下, 2008年12月23日,“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正式在北京揭幕成立。
高杰说:“我觉得能归国报效国家是一件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出国是必要的,回国是必然的,回来为国家做事,心里踏实,有归属感。”
(原载于:http://huashe.oushinet.com/qsnews/20131218/14995.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