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量子卫星天地一体化实验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深空、深海、深地、深蓝,5年来,中国的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原创、领先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
今天,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团队的最新重要成果。中国的科学家们利用我国去年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特性在1200公里的尺度上仍然存在。《科学》杂志的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
去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查看了量子通信干线等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潘建伟作了介绍,习近平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指出“很有前途,非常重要”,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得的这一重大成果正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重要体现,也是5年来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一个闪亮的缩影。暗物质卫星“悟空”号、实践十号卫星、量子卫星“墨子”号,一系列面向未来、探索空间的科学卫星先后成功发射,而就在昨天,我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也发射升空,推动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四川稻城平均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大科学工程体现着中国科技的实力,也彰显着中国科技的雄心。五年间,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探秘宇宙的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解决人类清洁能源问题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等一系列大科学工程陆续建成。
在江苏无锡,由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日前进行了全流程水池试验,并即将投入海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这5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迈向体系化,投入运行和在建设施总量达40个,总体技术水平基本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五年,38项旨在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先导专项陆续实施,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面向经济主战场,这五年,低阶煤、纳米、南海环境变化、智能导钻等一批项目实现了重大技术推广转化应用,创造出了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