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
9月1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在广东东莞宣布: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提前实现了今秋首次获得中子束流的目标。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8年春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
8月28日上午10时,在CSNS靶站谱仪控制室里,工程总指挥兼工程经理陈和生发出指令,从加速器引出的质子束流首次打向金属钨靶。10时56分,科研人员分别测量到从两个不同慢化器输出的中子能谱,散裂中子源顺利获得中子束流。
“没有想到如此顺利。刚刚摁下按钮,信号就出来了。它比世界上同类装置的出束都要顺利。”陈和生说,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同类装置主要有英国的、美国的和日本的。中国的散裂中子源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跻身世界四大脉冲散裂中子源之列。
散裂中子源被誉为“超级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原理是,当中子入射到样品上时,与它的原子核或磁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告诉人们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
CSNS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立项、“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国家批复投资18.8亿元。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7-09-04 01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