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研究核心问题是其质量问题,而中微子振荡是最灵敏的中微子质量探针。世界各国曾有8个实验建议,最终三个得以实施,其中一个在深圳大亚湾,其他两个在韩国和法国。
大亚湾实验的创始人之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介绍:“我们的实验方案就是在靠近大亚湾核电站最近的山体下面建设三个实验大厅,岭澳大亚湾这是两个近点,另外还有一个远点。这个实验应该说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一个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我们在靠近核反应堆的地下完成了3000多次的爆破,最终圆满完成了这样一个非常困难,也是风险很大的工作。”
经过艰苦探索,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于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测得其振荡大小为0.092,误差为0.017。这一在我国本土诞生的重大成果一经发布,立即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起强烈反响。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获得了2016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2日,在大亚湾实验装置退役仪式上,王贻芳院士按下了停止运行的按钮。记者看到,实验大厅的水池外罩被打开,沉浸在碧蓝色高纯水中的4个中微子探测器终于重见天日。在这一刻,运行了3275天的实验装置正式停机退役。王贻芳院士介绍装备退役的原因时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测量的统计误差已经小于系统误差,继续运行也不会提高精度,其他的研究目标数据量也已经够了。从投入产出比考虑到2020年底不再有继续运行的意义,所以,我们提出退出现役,停止运行。”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实验,以中美物理学家为主,组成了包括7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单位在内的国际合作队伍。
王贻芳表示,大亚湾研究使得中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合作走到了一个新高度。王贻芳说:“它的合作的范围、内容、广度、深度应该说以前都是没有的。 一方面表明了我们中国对外开放的这样一个姿态,也是我们愿意融入国际大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表示。我们目标就是瞄着中国能够真的在国际科学界成为一个大家认可的很好的参与者,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大亚湾实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学人才。2016年度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粒子与场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奖授予了中国的青年科学家温良剑,这也是该奖项第一次颁发给中国大陆的粒子物理学家。温良剑说:“我个人理解(大亚湾实验)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实验(平台),这个在我学生时期也是极少见的在国内。所以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国际平台,跟国外高水平的人去合作,有合作也有竞争,这个过程是很锻炼人的。 ”
大亚湾实验是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开端。下一步,中国将在广东江门开展中微子实验,它的规模将比目前国际上同类探测器大20倍,同时它的性能也要提高差不多5倍。届时,将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个机构近700位工作成员加入。据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装备预计在2022年建成使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