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2日,由理论物理室负责组织的2009年核子共振态物理(NSTAR2009)国际研讨会在高能所成功举办。
"核子共振态物理国际研讨会"是重子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例会之一,以往11届均在美国和欧洲举行,这是第一次来到亚洲、来到中国。会议的举办得到了高能所、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TPC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高等科技中心(CCAST)、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赞助支持。55名国外和60多名国内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高能所所长陈和生院士致开幕词。
研讨会共有大会报告33个,分会报告42个,集中报告国际重子物理领域实验和理论的最新进展。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强子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在实验方面Jefferson Lab、ELSA、MAMI、ESRF和SPring-8等设施上发表了一系列新的高统计量的实验结果,为唯象理论研究核子共振态结构、形状因子、与介子的耦合常数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与此对照,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BES实验,在过去的几年中重子态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例如在J/Ψ衰变中N*(1440)第一次在πN的不变质量谱中被观测到,新的强子共振峰N*(2065)的发现,这些结果不仅丰富了轻强子谱,也为从理论上理解一些可能的奇特态的产生和衰变机制奠定了基础。随着BESIII很快投入运行和JLab 12 GeV电子束能量的更新,可以预见更高统计量的实验结果将为我们深入研究强相互作用的低能性质提出更多的挑战和创造更多的机遇。
这次国际研讨会也吸引了部分强子物理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客座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围绕大科学装置物理相关的理论研究展开详细的讨论和进一步的合作交流。 会议日程安排紧凑,讨论充分、气氛热烈,得到了NSTAR国际顾问委员会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