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创新大会7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参加了会议,并在全体大会上代表全国科研机构作了题为《立足科学前沿,凝聚一流人才,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的经验交流发言,介绍了高能所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凝炼科技目标,调整科技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凝聚培养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座谈会。王贻芳参会并就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附:王贻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发言
立足科学前沿,凝聚一流人才,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基础研究是认识自然规律的研究活动,也是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与需求牵引之一,需要长期积累、持续攻关。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科学研究中心为使命,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凝炼科技目标,调整科技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凝聚培养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引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研究进入世界前列,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选准研究方向,长期持续攻关,是取得原创突破的根本。粒子物理研究对揭示物质和宇宙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热点领域,也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1984年决策在高能物理所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定了我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高能物理所致力于粒子物理前沿研究和先进加速器、先进射线前沿技术研究,长期持续攻关。在τ-粲物理领域,精确测量了τ轻子质量,解决了粒子物理的一个理论危机;精确测量了R值,对寻找物质的质量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在该领域迅速进入世界前列。
2003年,我国在中微子研究这一世界前沿热点领域,利用大亚湾核电站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实验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微子探测的实验方案,在国际上提出的8个方案中领先。研究团队历时9年,持之以恒,潜心研究,完成实验装置研制和物理研究,首先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打开了发现反物质消失之谜的大门,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使我国中微子研究走在世界最前列。
二、凝聚一流人才,建设创新团队,是取得原创突破的关键。原始创新需要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人才。高能物理所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在重点学科领域、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中,组织大团队协作和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在合作和竞争中培养造就一流创新人才。中微子研究凝聚了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研究机构、25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国际研究团队,t-粲物理团队有10个国家和地区、50个研究机构、300多位科学家。一批优秀人才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实施青年人才培养系统工程,设立青年创新基金支持有潜质的青年人才独立开展前沿探索。加强工程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保证稳定支持。开展分类考核和矩阵式管理,建设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追求学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积极参与国际热点竞争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谢家麟院士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8人在国际科学组织和学术刊物中担任重要职务。
三、创新实验方法,构建科学平台,是取得原创突破的基础。高能物理所紧密围绕粒子物理重大科学问题,设计、建造和运行一批大科学装置,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成为世界上τ-粲能区亮度最高的装置,极大地拓展了τ-粲物理研究的能力;该装置还实现了一机多用,同步辐射成为支撑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实验平台。与日本、意大利合作建成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开展宇宙起源及演化研究。与广东省共建中国散裂中子源,将成为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为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提供公共研究平台。基于独创的科学思想,研制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将于2016年发射,为宇宙起源探索提供新手段。
高能所免费向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放共享大科学装置,成立用户委员会,与用户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10年来,同步辐射装置支持了全国9155个用户、3200个课题实验,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菠菜捕光蛋白结构、SARS主蛋白结构、砒霜治疗白血病分子生物学机理等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积极推进装置建设中形成的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促进了我国工业辐照、精密检测、核医学成像设备等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发展,高能物理所将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2020”,改革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研究中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