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高能新闻 > 综合新闻 > 2024年综合新闻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深度科普活动《科学家面对面-中微子与JUNO》在高能所举行
文章来源:文献信息部  2025-01-16
】 【】 【

    2025年1月10日,《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与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项目组联合举办了“科学家面对面-中微子与JUNO”的科普讲座活动。这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国家开放大学协办,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指导。

来自社会各界关注JUNO项目的公众、学校师生和高能所职工学生120余人在高能所现场参加活动,约262万名观众同步观看了线上直播,与科学家们面对面,聆听JUNO项目的曲折历程,感受项目组实现辉煌梦想的光荣和艰辛。

此次活动是“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龚剑明博士也来到现场。报告会由《现代物理知识》主编张闯研究员主持。

活动现场

王贻芳首先以《中微子与JUNO》为题作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微子的传奇发现历史及关键事件,以及目前中微子物理诸多前沿问题,详细阐述了中国从大亚湾实验至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演进历程,并系统介绍了JUNO实验从规划提出、科学目标设定至实验设计与建设的各个关键阶段,团队在光电倍增管研发、液体闪烁体优化以及探测器设计与建造等多个技术领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主体建设的历程,并展望了JUNO实验的未来的发展。

活动现场

在专题分享环节,由JUNO项目的四位核心成员,报告项目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挑战。JUNO项目副经理、中心探测器负责人衡月昆研究员分享了JUNO中心探测器的设计和安装的历程和困难及团队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最终建成世界上体积最大、能量分辨率最高的液体闪烁探测器的故事。JUNO光电倍增管测试与防护系统负责人秦中华研究员则讲述了JUNO实验的关键设备光电倍增管,从研制到测试和安装过程的经历。为了实现实验设计要求,团队解决各种难题,与企业合作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采用的光电倍增管,不仅研发了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产品,通过了包括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多国专利认证,还为JUNO量身打造了防爆系统以及电子读出系统等。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后,四万多支光电倍增管现已被精确安装于中心探测器的不锈钢壳上,成功实现数据获取。JUNO液体闪烁体研制子系统协调人俞伯祥分享了为JUNO量身打造的低放射性、高洁净度、高效率的液闪纯化系统及其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2万吨液闪从地面经历诸多步骤,一直到地下液闪厅,最后灌装进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内,JUNO开发了多个独特的系统,达到了极低本底和极高透明度的要求,保证了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最后,JUNO配套基建项目主管阎良平工程师分享了十年来项目基建遇到的一个个难题。JUNO集合国内顶尖的设计、施工、监理、设计及造价咨询团队,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总结并开发出一种适用于深埋且超大跨度的地下洞室的多工艺、多层次综合施工方法;同时还开发了一个大型跨度地下洞室的稳定性预警和评估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深埋、富水工程项目的施工挑战。

现场观众与JUNO团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深入探讨了他们各自关心的议题。此次活动让观众系统地了解了一个大科学装置工程的各个层面,带来了对科学深深的震撼,对项目参与者和建设者表达致敬。

活动接近尾声时,JUNO团队推出了的年度大片《别叫我幽灵》引发了又一轮高潮。在听取了前五场精彩纷呈报告之后,观众又在欣赏这首充满创意的RAP原创歌曲时,对项目中2024年的精彩瞬间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和理解,对JUNO项目未来可能带来的科学惊喜充满了期待。

“十年磨一剑”,江门中微子实验从2013年立项启动,经历10多年的建设,去年11月完成实验探测器主体的建造,现正在大厅水池和有机玻璃球内灌注超纯水,计划在今年8月开始实验运行,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本次活动获得多家媒体支持,包括新华社、新华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中国网、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日报、封面新闻、科普陕西、南方+、科普时报、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家、科普信息服务、科学大院、科学网、网易科技、凤凰网、搜狐、财经科技、秀我中国、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现代物理知识杂志、未来科学论坛、高能论坛、蔻享学术、B 站、抖音、知乎等。 

五位报告人

活动现场提问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