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3日,第三届XYZ粒子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会议由高能所苑长征研究员、沈肖雁研究员发起,来自高能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波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外17个单位的专家及学者共68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得到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科技部和基金委的支持。
北京谱仪Ⅲ实验国际合作组于2013年3月宣布发现带电类粲偶素Zc(3900),并在随后的研究中确定了其自旋-宇称量子数,发现了其质量较高的伴随态Zc(4020)和Zc(4025),首次观测到X(3872)在Y(4260)辐射跃迁中的产生,发现了粲偶素3D2态等。BESⅢ的实验结果将目前强子谱领域的热点包括X(3872)、Y(4260)和Zc(3900)等联系到了一起,极有可能说明这些粒子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提示理论研究应当把它们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性质。目前北京谱仪积累的数据还提供了深入研究这些带电类粲偶素的许多其他可能,多项物理分析都在紧张进行中,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将进一步揭示奇特态粒子的性质。目前BESⅢ已在Y(4260)、Y(4360)、y(4415)等共振峰附近积累了世界上最大的样本约5/fb数据,无疑将为XYZ粒子的研究提供重要实验信息。
研讨会报告了BESⅢ和Belle实验的最新进展,在格点QCD、QCD求和规则、有效场论等多个方面讨论了这些粒子的性质,尤其是这些新的实验结果对下一步研究的意义,对各种模型计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并讨论了哪些新的数据、新的测量对理解XYZ性质有重要意义,实验上需要哪些理论的输入以便对数据有更好的理解,哪些特征量可以有效区分粲偶素与奇特态介子等。与会者对在BESⅢ上继续进行数据采集以帮助深入了解粲偶素和类粲偶素性质进行了探讨,也对BelleII运行后跟BESⅢ相应研究之间的竞争和互补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无疑将继续推动我国XYZ粒子实验研究快速向前发展。
研讨会期间恰逢叶铭汉院士90岁生日,为感谢叶先生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发展和高等科技中心建设的贡献,作为研讨会的一部分,高能所和高等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了“叶铭汉先生与北京谱仪物理”学术报告会,特邀谢家麟院士、何祚庥院士、王乃彦院士参加。与会人员一同回顾了叶先生的学术贡献,郑志鹏作了“叶铭汉先生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的贡献”的报告,王垂林作了“叶铭汉先生与高等科技中心”的报告。
下一次的研讨会将为国际会议,计划于今年6月8-12日在山东大学召开,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第三届XYZ粒子研讨会会议报告http://indico.ihep.ac.cn/event/4780/other-view?view=standard
报告题目 报告人 Recent results on Zc states from BESIII Prof. Jingzhi Zhang (IHEP) Zc Particles from Lattice QCD Prof. Chuan Liu (PKU) Recent Belle results on XYZ Dr. Chengping Shen (Beihang University) Zc decays into open charm from BESIII Dr. Xiao-Rui Lyu (UCAS) Recent results on XY from BESIII Mr. Ke LI (SDU&IHEP) XYZ – are they cusp effects? Dr. Feng-Kun Guo (Universitaet Bonn) XYZ states Dr. Ce Meng (PKU) Missing psi(4S) and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phenomena Dr. Dianyong Chen (Lanzhou University) Zc to eta J/psi and light hadrons Dr. Beijiang Liu (IHEP) R project and vector charmonia at BESIII Mr. Haiming Hu (IHEP) 胶球性质理论研究 Dr. Liang Tang (UCAS) Study of the BB?/DD?interaction in a Bethe-Salpeter approach Dr. Jun He (IMP) Zc states Ms. Qinrong Gong (PKU) Y(4260) Mr.Guangyi Tang(IHEP) X(3872) and Zb Dr.Meng Shi (PKU) Collecting more data for XYZ study at BESIII Prof.Changzheng Yuan (IHEP)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