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第1期青促会学术“1+1”论坛暨第360期高能所科技创新论坛举办。本次学术论坛围绕核探测技术与空间应用需求如何更好结合以促进技术创新,拓宽应用场景,邀请所内优秀青年代表共同探讨,碰撞新的火花,为高能所成立50周年所庆活动献礼。
论坛由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副主任刘聪展及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帅磊共同主持,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征集到来自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实验物理中心、多学科中心、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东莞研究部等部门优秀青年代表贡献的12个精彩学术报告,吸引了全所160余人现场参会或线上观看,讨论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所内项目需求与关键技术搭建了新的沟通桥梁。
开场环节,高能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刚发表致辞,他回顾了高能所青促会小组成立及发展历史,概述了高能所学术交流现状,并对本次论坛举办高度评价,冀望能借此促进高能所不同中心、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学术交流,不断增强青年人才的学术活力。
论坛报告设置采用空间项目需求与核探测技术穿插进行的形式,以促进针对性交流。上午报告环节,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姜维春首先介绍增强型时变与偏振卫星(eXTP)的科学目标及成像型偏振探测器研制需求;随后青促会优秀会员、实验物理中心魏微回应高能所在顶点探测器及成像型像素探测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粒子天体物理中心文向阳介绍全变源猎人星座计划(CATCH)的科学目标及对硅漂移探测器(SDD)等需求,多学科中心李贞杰则回应高能所在SDD探测器的最新研究进展。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孙建超介绍中国空间站增强型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2)的科学目标及对伽马暴的定位需求,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刘彦韬回应高能所在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用于放射源定位的研究经验及在核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下午报告环节,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彭文溪介绍MeV天文研究现状及MeV伽马天文台的探测器设计目标,实验物理中心梁志均回应高能所在抗辐照硅光电倍增管(SiPM)的最新研制情况及用于空间探测等项目的可能性。粒子天体物理中心李正伟介绍宽波段X射线偏振与能谱卫星(WXPT)的科学目标及对时间投影室(TPC)等探测器需求,东莞研究部樊瑞睿副研究员回应高能所TPC探测技术现状以及多用途TPC探测器应用进展。粒子天体物理中心闫代康介绍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技术及用于空间探测、同步辐射等项目的可行性,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王于仨介绍百米X射线标定装置及在研X射线相机进展。
在各个报告讨论环节,现场代表及线上观众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不仅围绕核探测技术与空间应用需求结合展开,还触类旁通表达在其他项目上也有类似合作意向。例如对于梁志均分享的抗辐照SiPM技术,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多学科中心、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东莞研究部等代表均表示极大期待,希望未来能获得样片进行测试。本次学术论坛主要召集人李正伟介绍,“1+1”代表了需求与技术的结合,需求发展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技术进步能够更好地服务需求,希望加强所内优秀青年学术交流,为解决实际科学需求提供潜在技术,为现有技术寻找潜在科学应用出口,达到1+1>2的效果。最后,高能所青促会小组组长,多学科中心杨福桂感谢各位报告人精彩讲解及与会人员热情参与,希望未来能将该论坛持续常态化举办下去,征集到更多优秀报告,带着需求寻找技术,领着技术寻找应用。
本次论坛由高能所青促会小组主办,高能所科研处以及人力资源处协办,“1+1”论坛的首期得到了所内各中心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为所内不同中心之间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论坛倡议和主要召集人是李正伟(2021年会员),组织与协调人员包括刘彦韬(2021年会员)、杨福桂(2019年会员)、于泽源(2020年会员)、徐鹤、梁光健等。讨论会还得到中科院青促会北京分会、数理分会、工装分会支持。
图 1 高能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刚发表致辞
图2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图 3 线上参会人员截图(部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