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 2017年
【中国新闻网】南国荔枝林“长”出科技常青树
文章来源:张素  2017-09-03
】 【】 【

  位于广东东莞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连日喧嚣过后恢复了平静。这里原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如今改头换面,受到世界关注。

  年逾古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兼工程经理陈和生回到北京,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嗓子已有些沙哑。这几日,他一遍遍地向外界介绍工程进展。

  8月28日,科研人员在靶站6号和20号中子束线分别测量到从两个不同慢化器输出的中子能谱。这意味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加速器和靶站设计科学合理,将按期在2018年春建成运行。

  届时,中国将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以后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此进行生命科学、纳米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产业化应用。

  陈和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大科学装置。20世纪80年代,他被派到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师从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参与多项装置的设计。

  200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改造,时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陈和生主持这项工作。他继承并发扬了一整套建设、管理、开放、维护的“大科学装置文化”,比如在考核科研人员时“可以看他设计研制的设备能否通过验收、能否稳定运行”。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内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从2001年科学家们集中提出设想到2011年工程奠基,从2014年安装加速器首套设备到2017年首次打靶,陈和生已记不清历经多少困难。

  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为“钱”奔走。项目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下同),国家批复投资18.8亿元,其间曾经“断炊”,他们就四处游说、自筹经费。随着近年来材料费、人工费、环保费等成本提升,他们必须更加精打细算。

  眼见着工程投入试运行,陈和生还在为“钱”担忧。由于种种限制,首批仅建设3台谱仪。谱仪是用户开展研究的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最多可建20台谱仪,并且“一旦运行,3台谱仪和20台谱仪所花费的成本差别无几”。

  陈和生呼吁有关部门为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申请后续经费开通“绿色通道”,让大科学装置真正成为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常青树”,发挥出科技创新“核心单元”的效用。

  于他这棵科研“常青树”来说,欣慰的是在南国培养出一支年轻队伍。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400余名建造者,平均年龄不到40岁。陈和生说,最想传给年轻人的有三样:“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国家科学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