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J粒子发现5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谢尔登 ·格拉肖教授、大卫 ·格罗斯教授,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卢奇亚诺 ·玛亚尼教授等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建立者和国际著名科学家齐聚高能所,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共同回顾了这一历史性发现,并对粒子物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
研讨会前,侯建国会见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前所长卢西亚诺·马亚尼(Luciano Maiani)等国际知名物理学家。他对丁肇中先生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起步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科学院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所给予的大力指导和帮助表示敬意,对外籍专家们对中国科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科学院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推动建立更多国际友好对话桥梁,增强相互信任,加强国际科学合作。
侯建国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J粒子开创性的发现,为物理学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他希望各国科学家携起手来,共同攻克世界科学难题,持续拓展科学认知新边界;共同强化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作,不断产出新成果;共同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科学发现提供新手段;共同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培养,为科学研究不断注入新动力,为人类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由高能所时任所长王贻芳院士主持,他首先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标准模型的历史以及其中各位与会专家的卓越贡献。他指出,在庆祝J粒子发现50周年之际,北京谱仪实验继续对粲能区进行了长达40年的实验研究,发表了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发现30个新型强子态,对中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规划下一代高能对撞机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率领团队率先发现了J粒子,证实了粲夸克的存在。这一发现被誉为“十一月革命”,它不仅证实了粲夸克的存在,更进一步完善了标准模型,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上,J粒子的发现者丁肇中教授分享了对J粒子发现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回顾了这一发现对整个物理学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谢尔登 ·格拉肖教授在回顾了粲夸克的理论提出以及标准模型的建立历史,卢奇亚诺 ·玛亚尼教授分享了粲夸克对于强子理论的影响,大卫 ·格罗斯教授则讨论了粲夸克对量子色动力学发展的影响。
本次研讨会共组织12个报告,丁肇中教授、谢尔登 ·格拉肖教授、大卫 ·格罗斯教授,卢奇亚诺 ·玛亚尼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同时会议还邀请了中外学者,分享和粲物理相关的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与会专家们围绕J粒子发现的启示,对未来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J粒子发现50周年纪念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人在现场,130余万人通过直播在线观看。中国科学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相关单位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研讨会活动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