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08.13】“青年科技工作者园地”举行第160次活动:BESIII上的粲偶素物理,软件,以及未来AI发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科研体系、数据驱动的大模型时代下科研方向的思考与探索、大模型时代下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文章来源:  2024-08-12
】 【】 【

“青年科技工作者园地”举行第160次活动


时间:2024年8月13日(本周二) 下午 2:00

地点:二楼会议室(东莞同事和同学通过视频)

主持人:张红梅老师

ZOOM会议信息:84609239196/211969


报告人:廖一朴

报告题目:BESIII上的粲偶素物理,软件,以及未来AI发展

报告简介:粒子物理是研究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实验方法的学科。位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中国高能物理领域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在其运行三十余年来,科研人员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非常多的进展,并使得国内的粲偶素研究等领域走到国际前列。此报告我将简要介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探测器北京谱仪(BESIII),并介绍我在BESIII上参与的粲偶素物理分析工作和相关软件工作。最后我将简单提及一下BESIII AI科研智能体的进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报告人:郑博元

报告题目: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科研体系

报告简介:计算所李国杰院士于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提出要开启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范式”科学研究,即智能化科研,指的是当数据和算力超过一定复杂度阈值后,神经网络可以涌现出智能,从“计算机”变为基于现有知识的“猜测机”,最终实现科研全过程智能化。目前,大模型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只要有好的数据和设计,大模型已经可以为我们充当很好的助手,如果用科学数据作为语言,大模型还能自动进行科学发现。然而,目前的智能化科研的普及度还非常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成体系地利用大模型增强和优化科研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国科大他山学科交叉协会依托国科大“科教融合”的特色优势,尝试设计一个体系来促进智能化科研在科研工作者中的普及。报告将分享此智能化科研体系和一些相关案例,旨在探讨科研工作者应如何更好地顺应第五次科研范式变革。


报告人:孙千然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大模型时代下科研方向的思考与探索  

报告简介:本报告聚焦于大模型时代下自然语言处理科研方向的转变与创新,概述了大模型技术如何重塑研究范式,从特定任务的微调到多任务学习,再到持续学习的演进。特别强调了指令微调在提升模型泛化能力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精心构建的数据集促进模型的自我对齐与能力提升。报告中还对比分析了知识检索增强与微调的优劣,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模型优化提供了策略。希望通过做此报告,为大家带来大模型时代下一些新的思考,能够积极适应技术变革,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具体任务场景中的应用与发展。


报告人:陈思炀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下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报告简介:本报告涵盖大模型智能体、代码大模型和医学大模型华佗三个主要部分,旨在探讨大模型时代下的最新发展与应用。首先,报告概述智能体在大模型时代的前沿发展,包括大模型群体智能体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及智能体工具学习的具体工作机制。接着,探讨代码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流程,并展示如何利用大模型在其他任务上的代码增强表现。最后,详细描述医学大模型华佗的开发全过程,从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到模型优化和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了解如何从零开始训练一个特定领域的大模型。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为大家介绍大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带来更多关于大模型技术的思考与探索。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