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能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高能新闻 > 要闻 > 2025年高能新闻
2025年“探索物质奥秘・攻坚核心技术——高能物理前沿与智能技术创新融合及应用”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举办
文章来源:人资处  2025-11-13
】 【】 【

恰逢中国博士后制度设立四十周年之际,11月11日,“探索物质奥秘・攻坚核心技术——高能物理前沿与智能技术创新融合及应用”博士后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玉泉路园区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交流会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办。高能所陈和生院士、曹臻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霄,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生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斯坦福大学、高能所等16家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会。

开幕式上,王生代表高能所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四十年前,博士后制度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创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制度。作为博士后制度当之无愧的探索者、坚定的实践者,高能所选择在金秋时节举办学术活动,既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隆重纪念博士后制度实施四十周年。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副处长侯秋菊代表院人事局致辞。博士后制度实施的四十年与国家改革同步、与国家发展同行。当前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博士后制度播下的种子、培育的栋梁。1984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博士后试点工作,招收了我国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进入高能所,开创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先河。四十年后的今天在高能所回顾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程也更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科学院既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实施者、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者、推动者。四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坚持制度探索和创新,建立了比较完善、独具特色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博士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为全院乃至全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十年来高能所的博士后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样的人才培养平台,博士后队伍稳步提升,博士后团队在攻坚克难、科技创新方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技人才是战略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博士后是青年人才的主力军,生逢其时,更应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四十年的成就值得铭记,未来的道路更需砥砺前行。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继续优化机制,让博士后制度真正成为培育高水平人才的沃土,让每一位博士后青年学者的才华都能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院士主旨报告环节,陈和生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及科研生涯。面对国外待遇优厚和国内环境艰苦的强烈反差,陈和生院士毅然回国,投身到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当中,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至真至纯的家国情怀。曹臻院士介绍了三位优秀博士后在宇宙线精确测量中的杰出贡献,点明了博士后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展现出的卓越创新能力。

圆桌论坛环节由王生主持,邀请六位重量级嘉宾以 “传承·突破·未来—博士后制度与高能所发展的40年”为主题展开对话。在“传承:回望起点,初心为何”的议题中,陈和生院士深情回顾了国家设立博士后制度的初心。在李政道先生等科学家的倡导下,博士后制度旨在为青年博士提供一段心无旁骛、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以应对当时高水平科研人才断层的挑战,为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储备核心力量。陈春英院士则从高能所的学科特点与历史使命角度,阐释了高能所成为博士后制度“首站”的原因。她指出,高能所作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摇篮和前沿基础研究的高地,天然具备吸引和培养高端青年人才的需求与条件,勇于承担起制度先行先试的重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黄光顺分享了在高能所度过的博士后时光,一流的科研平台、宽松的学术氛围、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持续为博士后创造自由探索、快速成长的环境,实现了优良传统的代际传承,将“初心”融入了博士后培养体系中。

在“突破:关键一跃,如何实现”的议题中,高能所研究员房双世分享了选择博士后生涯的初衷,强调了这段经历对其独立科研能力、视野拓展和学术网络构建所起到的“关键一跃”作用。高能所研究员鲁巍、冯骅结合自身博士后经历,对比了海外与国内不同环境下的博士后制度特点。他们认为海内外博士后经历各有侧重,但核心都在于激发创新潜能。高能所等国内顶尖机构正不断优化支持体系,助力博士后实现从学习到创新的重要跨越。

在“未来:继往开来,任重道远”议题中,嘉宾们就博士后培养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各抒己见。他们认为,未来的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更需要博士后具备跨学科协作、大项目管理、前沿技术驾驭以及卓越沟通表达等可迁移的核心能力,鼓励青年学者们坚守初心,勇于挑战重大科学问题。

在随后的观众互动环节,现场博士后踊跃提问,与嘉宾们就职业规划、科研心路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下午,来自高校、研究所等单位从事高能物理及相关学科领域的30余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学术报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评委专家给予点评指导,并评选优秀者。不同学术观点相互碰撞,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后续可能的合作创造了契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生致欢迎辞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机构与岗位管理处副处长侯秋菊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臻作报告

圆桌论坛

现场观众互动

博士后报告现场

房双世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部分)

董宇辉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部分)

王生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